理论教育 古城村:明城镇下辖的历史古村

古城村:明城镇下辖的历史古村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城村[Gǔchéng Cūn]明城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古城,因驻地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杏树泉子保小城子甲、明城村古城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古城村、明城乡古城保。1958年为古城乡古城高级社。1961年为古城大队。1984年改称古城村。辖古城、古城东、黄河南、西苕条、房架沟5个屯。古城村古城[Gǔchéng]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3千米。屯西有辽金时期古城一处,故名。1935年并屯,曾名东古城,后改为今名。

古城村:明城镇下辖的历史古村

古城村[Gǔchéng Cūn]

明城镇辖村。位于明城镇东北部。村民委员会驻古城,因驻地得名。1912年分属二区忠义、宽厚、宽裕乡。东北沦陷时期,为杏树泉子保小城子甲、明城村古城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古城村、明城乡古城保。1958年为古城乡古城高级社。1961年为古城大队。1984年改称古城村。境内东南部苕条顶山海拔641.8米,余为300~400米丘陵,西北部处玻璃河与饮马河的交汇处,沿河为河谷平地。辖古城、古城东、黄河南、西苕条、房架沟5个屯。土壤有灰棕壤、白浆土和水稻土。面积20平方千米。487户,2005人。耕地面积500公顷,其中水田30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6000吨。境内森林面积120公顷,其中人工林30公顷。有果园5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2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古城村

古城[Gǔchéng]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3千米。属古城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屯西有辽金时期古城一处,故名。清同治四年(1865年)有周、金、李姓等在此开荒。1912年成屯,曾名小城子。1935年并屯时,名古城屯。地处玻璃河下游右岸,河谷平地,沿乡路两侧呈棋盘式聚落。105户,444人。耕地面积70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黑河至大连公路从屯西经过,交通方便。

古城东[Gǔchéngdōng]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7千米。属古城村。位于古城东侧。清同治四年(1865年)始垦,有李、金、孙姓等散居于此。1935年并屯,曾名东古城,后改为今名。地处苕条顶子山西脚下,房架子沟东坡,沿沟呈长方形聚落。92户,392人。耕地面积110公顷,其中水田12公顷。(www.daowen.com)

黄河南[Huánghénán]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属古城村。位于小黄河(现饮马河)南岸之意,故名。清咸丰五年(1855年)有岳姓在此开荒,后有金、孙姓等迁此散居。1936年并屯,曾名南黄河。1947年改为现名。地处饮马河右岸,河谷坡地,沿乡路呈长方形聚落。92 户,392人。耕地面积80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

西苕条[Xīsháotiáo]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7千米。属古城村。山名及方位名屯。清光绪元年(1875年)有田、郭两姓住此。1936年成屯。地处苕条顶子山西北麓,黄河水库右侧,河谷坡地,沿乡村路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82户,347人。耕地面积110公顷,全为旱田。

房架沟[Fángjiàgōu]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8千米。属古城村。因并屯时仅存一个房架子,故名。清同治四年(1865年)有梁姓等在此垦荒,开设油坊,曾名梁家油坊。1936年并屯,改为今名。地处苕条顶子山西南麓,沟谷坡地,沿乡路呈长方形聚落。116户,430人。耕地面积130公顷,其中水田15公顷。有塘坝1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