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子村[Dàlǐngzi Cūn]
红旗岭镇辖村。位于红旗岭镇南部。村民委员会驻何家,因所辖屯得名。1912年属四区黑石乡都岭村。东北沦陷时期,为都力河甲、大岭子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大岭子村、大岭子保。1958年为抬头村。1962年为大岭子大队。1984年改称大岭子村。所辖屯围绕红旗岭镇街呈半圆形分布。地属丘陵,多低山土岭,大岭子山海拔545米。土壤多为白浆土,有少量灰棕壤。辖大岭子、西水道、孟家、新建、北兴隆、赵家沟、何家、李小房8个屯。面积20.1平方千米。610户,1854人,其中满族46人。耕地面积288公顷,其中水田5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3440吨。境内森林面积516公顷,其中人工林237公顷。有塘坝4座。
何家[Héjiā]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村民委员会驻此。属大岭子村。有何姓人家最早来此居住,故名。1937年建屯。地处都力河左岸,坡地。107户,343人。耕地面积64 公顷,全为旱田。
大岭子[Dàlǐngzi]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南2.5千米。属大岭子村。地处大岭山麓,以山名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有张姓居此。1935年并屯。地处大岭山东北脚下,都力河右侧,坡地,沿坡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106户,312人。耕地面积17公顷,全为旱田。主产玉米,兼种草莓、蔬菜。
大岭子
西水道[Xīshuǐdào]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属大岭子村。因屯中低洼雨后泥水混流,故名稀水道,后为便于书写,“稀”字谐音成“西”,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王姓居此垦殖。1937年建屯。地处黄瓜营河右岸,谷源,沿坡呈块状聚落。70户,236 人。耕地面积55公顷,全为旱田。
孟家[Mèngjiā](www.daowen.com)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属大岭子村。有孟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有薛姓住此,俗名薛家趟子。后薛家迁走,孟家迁此。1940年后逐渐成屯,名孟家屯。地处都力河左侧,沟谷坡地,呈三角形密集式聚落。40 户,117人。耕地面积27公顷,全为旱田。主产玉米、大豆。
新建[Xīnjiàn]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西1千米。属大岭子村。取新立新建之意,故名。1945年从姜家屯迁户成屯,称小姜家屯,亦称小抬头屯。1960年后户数逐增,改称新建屯。地处都力河右岸,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57户,174人。耕地面积25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有塘坝1座。
北兴隆[Běixīnglóng]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7千米。属大岭子村。取兴旺昌盛之意,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姓居此开荒,后逐渐成屯,因屯南小河里多蛤蟆,曾名蛤蟆沟子。1935年并屯,取名兴隆屯。1947年因重名,改称北兴隆屯。地处大岭子山东北麓,都力河支流左岸,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71户,296人。耕地面积60公顷,其中水田1公顷。有塘坝2座。
赵家沟[Zhàojiāgōu]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6千米。属大岭子村。有赵姓人家最早来此定居,故名。1934年逐渐成屯,后以赵姓名沟,屯借沟名,称为赵家沟。地处大岭子山北麓,沟源,沿坡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24 户,72人。耕地面积23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有塘坝1座。
李小房[Lǐxiǎofáng]
位于红旗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属大岭子村。有李姓人家最早来此定居,故名。1936年李姓在此建一小草房定居,俗称李小房。同年并屯,沿用原名。地处都力河左岸,沟谷地,呈长方形聚落。135户,304人。耕地面积17公顷,全为旱田。主产玉米,兼种蔬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