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振兴村-振兴村的历史与发展

振兴村-振兴村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振兴村[Zhènxīng Cūn]烟筒山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振兴,因驻地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小梨河甲、振兴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振兴村、振兴保。1958年为振兴高级社。1984年改称振兴村。辖振兴、六间房、小五队、孤顶子、八家子5个屯。振兴[Zhènxīng]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5.8千米。取兴旺发达之意,故名。生产队期间,在振兴大队中为第五生产队,因此得名。四面环低山,沟谷坡地,沿乡路两侧呈带状聚落。

振兴村-振兴村的历史与发展

振兴村[Zhènxīng Cūn]

烟筒山镇辖村。位于烟筒山镇北15千米。村民委员会驻振兴,因驻地得名。1912年属二区烟筒山宽厚乡梨树村。东北沦陷时期,为小梨河甲、振兴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振兴村、振兴保。1958年为振兴高级社。1962年为振兴大队。1984年改称振兴村。地处筒子沟河(原沙泉河)右岸,境内多海拔300米左右低丘,多岗坡地,土壤多为灰棕壤、白浆土。辖振兴、六间房、小五队、孤顶子、八家子5个屯。面积11.9平方千米。330户,1380人,其中朝鲜族1人、满族38人。耕地面积380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950 吨。境内森林面积30公顷,其中人工林30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屯东八面佛山上有古辽金居住遗址。

振兴[Zhènxīng]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5.8千米。属振兴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取兴旺发达之意,故名。地处孤顶子山南麓,沟谷坡地,沿乡路呈散列式聚落。205户,811人。耕地面积266公顷,其中水田50公顷。

六间房[Liùjiānfáng]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6千米。属振兴村。曾有朱姓在此盖两栋房,每栋3间,故名。1919年片名六间房。1936年建屯,仍沿用原名,属永吉县。1962年划归本县。地处孤顶子山南麓,沟谷坡地,沿乡路呈散列式聚落。20户,87人。耕地面积19公顷,其中水田1公顷。

小五队[Xiǎowǔduì](www.daowen.com)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5千米。属振兴村。生产队期间,在振兴大队中为第五生产队,因此得名。地处八面佛山东麓,筒子沟河(原砂泉河)右侧,坡地,沿乡路呈带状聚落。17户,77人。耕地面积22公顷,其中水田1公顷。

孤顶子[Gūdǐngzi]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6.9千米。属振兴村。屯位于孤顶子山附近,故名。光绪八年(1882年)开垦。1936年建屯,属永吉县。1962年由永吉县划归磐石县。地处孤顶子山东麓,沟谷坡地,顺沟呈带状聚落。57 户,262人。耕地面积51公顷。主产玉米、高粱。

孤顶子

八家子[Bājiāzi]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7.5千米。属振兴村。因建屯时只有8户人家,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开垦,住户居于陡坡较平坦处,曾名陡坝子。1913年建屯时命名。原属永吉县,1962年划归磐石县,仍用原名。四面环低山,沟谷坡地,沿乡路两侧呈带状聚落。30 户,140人。耕地面积28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