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家村介绍及其历史变迁

田家村介绍及其历史变迁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家村[Tiánjiā Cūn]烟筒山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小田家,由驻地得名。1984年改称田家村。地势东部为半丘陵,西部多河谷平地,饮马河与驿马河于村西汇合。辖小田家、东岗子、蚂蚁南、大田家、新立5个屯。小田家[Xiǎotiánjiā]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6千米。因邻近田家屯,又属后建,故名。田姓人家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清道光十五年有田姓于此垦殖。耕地面积47公顷,其中水田12公顷。取新成立之意,故名。

田家村介绍及其历史变迁

田家村[Tiánjiā Cūn]

烟筒山镇辖村。位于烟筒山镇中部偏东南。村民委员会驻小田家,由驻地得名。1912年分属二区烟筒山镇,忠义、宽厚乡。东北沦陷时期,为墙缝沟甲、墙缝沟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德胜村、墙缝沟保。1956年刘姓居此,专事养鹿,后转为公社鹿场。1958年为余富高级社。1984年改称田家村。地势东部为半丘陵,西部多河谷平地,饮马河与驿马河于村西汇合。土壤多水稻土、冲积土,有少量灰棕壤。辖小田家、东岗子、蚂蚁南、大田家、新立5个屯。面积10.1平方千米。496户,1978人。耕地面积296公顷,其中水田120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4500吨。副业以养鹿为主。有果园5处。境内森林面积25公顷,其中人工林20公顷。有塘坝1座。有医疗诊所2处。

小田家[Xiǎotiánjiā]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6千米。属田家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邻近田家屯,又属后建,故名。1956年刘姓居此,专事养鹿,后转为公社鹿场。1958年成屯,原名鹿场屯。后改为今名。地处烟筒山至白山镇铁路东侧,驿马河右岸,缓坡地,沿坡呈长方形聚落。35户,130人。耕地面积16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以养鹿为主,兼植花木。

东岗子[Dōnggǎngzi]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属田家村。屯位于东山脚下一座山岗上,故名。1962年建屯。烟筒山至桦甸铁路东侧,呈块状聚落。136户,604人。耕地面积 50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蚂蚁嘴子山东坡有西团山文化类型古遗址。

蚂蚁南[Mǎyǐnán](www.daowen.com)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属田家村。位于蚂蚁嘴子山南麓,故名。清光绪六年(1880年)有李姓等居此,后逐渐成屯,俗名大脑袋屯,又因地势低洼,亦称下甸子。1936年并屯,曾名蚂蚁嘴子。1949年更为今名。地处饮马河右岸,河谷平地,铁路西侧呈块状聚落。31户,100人。耕地面积40公顷,其中水田25公顷。蚂蚁嘴子山东南坡和东坡,有西团山文化类型古遗址。

大田家[Dàtiánjiā]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属田家村。田姓人家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有田姓于此垦殖。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屯,以姓名屯。地处饮马河右岸,河间平地,沿河右岸呈块状聚落。94户,399人。耕地面积47公顷,其中水田12公顷。

新立[Xīnlì]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6.7千米。属田家村。取新成立之意,故名。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有王姓来此占荒。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成屯,曾名南墙缝沟。1955年雅化为现名。地处驿马河右岸,烟筒山至白山镇铁路西侧,河谷平地,沿乡路两侧呈块状聚落。200户,745人。耕地面积143公顷,其中水田70公顷。曾有联中1所。1982年基干民兵宋德江烈士拦惊马牺牲于此,数名儿童得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