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泥村: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特点简介

黄泥村: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特点简介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委员会驻黄泥大屯,因驻地得名。1960年为黄泥大队。1984年改称黄泥村。地处黄泥河沿岸,西部有大黑山,北部和东部有低山丘陵,黄泥河经村境由北向西南注入驿马河。黄泥大屯[Huángnídàtún]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2千米。清光绪初年有李、关、冯姓等散居于此,片名黄泥河。1936年并屯,名黄泥河。后于附近又建立新屯并命名黄泥大屯。位置在黄泥河北侧,故名。地处黄泥河左岸,河谷地,沿乡路呈块状聚落。

黄泥村[Huángní Cūn]

烟筒山镇辖村。位于烟筒山镇南32千米。村民委员会驻黄泥大屯,因驻地得名。1912年分属二区宽容乡马达村。东北沦陷时期,为大梨河保官马嘴子甲、太河村二里半河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二里半河村、二里半河保。1958年为官马乡黄泥高级社。1960年为黄泥大队。1984年改称黄泥村。地处黄泥河沿岸,西部有大黑山,北部和东部有低山丘陵,黄泥河经村境由北向西南注入驿马河。多岗坡地,沿河两岸为河谷平地,土壤多为灰棕壤,有少量冲积土和水稻土。辖黄泥大屯、北黄泥、河北、太平4个屯。面积27.6平方千米。298户,1369人,全为汉族耕地面积351公顷,其中水田20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7000吨。境内森林面积191公顷,其中人工林20公顷。有塘坝2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黄泥大屯[Huángnídàtún]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2千米。属黄泥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河水浑浊呈黄色,故名。清光绪初年有李、关、冯姓等散居于此,片名黄泥河。1936年并屯,名黄泥河。后于附近又建立新屯并命名黄泥大屯。地处黄泥河左岸,河谷地,沿乡路呈块状聚落。290户,800人。耕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有小学1所。

北黄泥[Běihuángní]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4千米。属黄泥村。以河及方位名屯,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有李、陈、孙姓等散居开荒,1937年建屯命名。地处黄泥河右岸,沟谷地,沿沟呈长方形聚落。42户,168人。耕地面积70公顷,其中水田5公顷。(www.daowen.com)

河北[Héběi]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2.5千米。属黄泥村。位置在黄泥河北侧,故名。1934年,有许、郝两姓居此。1955年建屯。地处黄泥河左岸,河谷地,沿乡路呈块状聚落。45户,150人。耕地面积41公顷,其中水田15公顷。

太平[Tàipíng]

位于烟筒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0千米。属黄泥村。取平安之意,故名。清光绪末年有一老猎户在此狩猎,因屯东有一黄土岭,片名黄粱岭。1937年建屯,称屯名为黄粱子。1947年改为今名。地处黄泥河左岸,河谷地,沿乡路呈块状聚落。96户,150人。耕地面积40公顷,其中水田5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