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始县传统村落与双土地古街的神奇之旅

建始县传统村落与双土地古街的神奇之旅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个记载,我们不难推测建始县境清江南岸的双土地、粟谷坝这些地名也反映了宋代中央政权与西南溪峒诸蛮地方政权的盐粮互市、稳边兴边的情况。但观景之人在清江南岸的双土地,也只有双土地古街是观清江北岸美景的最佳之地。名随人走,景阳之名花落清江南岸,景阳地名用来称呼以双土地为中心的清江南岸。

建始县传统村落与双土地古街的神奇之旅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双土地曾是一个繁华的古镇,现在则是一条古街。古街位于清江南岸,坐落在海拔约1040米的山坳里,现属于建始县景阳镇管辖,位于白岩水村三组。

双土地古街为一条孤立的独街,自官店方向的山垭口不远处向山下清江方向呈“之”字形折叠延伸。现人们习惯以上街和下街来区分这条古老的街道,临清江这头为下街,顺地势上升至官店方向垭口的半条街为上街,上下街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仅依古镇人们的习惯划界,因此人们心中上下街的位置区分各有不同,就如人有高有矮、腿有长有短,但都遵循自然之美,街之划分也如是。

双土地古街(向平提供)

武陵山深处的繁华闹市也好,幽静小村也好,其兴衰枯荣,无不与道路、河流、口岸、关隘相关联。双土地古街具体建于何时无从考证,古街的繁华是因建始县至鹤峰县和湘西古驿道修建之故。当然,在通湘驿道建成之前,这里也有小道连接清江两岸,可上溯至上古巴人拓荒时期,那时巴国因盐而兴,双土地的道路也是巴盐古道的组成部分,但人流物流规模都不大。真正兴盛自清康乾盛世始“改土归流”带来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双土地古镇的繁华。民国以前,双土地这个地方属于土汉分治的边界地带,也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行政上曾分属建始县、恩施县管理。因此,因驿道而兴的集镇也分属两县,或者说由恩施县和建始县共同所有。如此一来,以因古驿道而成古街的街道中心为界,以面临清江者为前街,左边属于恩施县,右边属于建始县。为以示区别,在上街街头不远处路左边有一个菜园子,修有一个土地庙,庙内塑有两个土地菩萨,一左一右,相向而坐。庙前有两块地,恩施县和建始县各一块,极具象征意义。因此,这两个土地菩萨分别代表建始县和恩施县管理这座古镇,有清同治版《建始县志》卷首图考《建始县旧舆图》标注“恩邑双土地”为证,这也许就是双土地得名的缘故。但这只是行政管辖权的划分,现实中的双土地古街并没有划街而治,也不存在所谓的街道中心隔离护栏,那不是古镇人需要的生活,古镇人心中的左街右街与上街下街一样界限模糊,朦胧而且美丽。(www.daowen.com)

这个神奇的地方离不开“双”字来传情达意并不一定始自明清,也许更加古老。《宋史》记载:宋咸平五年(1002年)正月,天赐州蛮向永丰等二十九人来朝。夔州路转运使丁谓言:“溪蛮入粟实缘边砦栅,顿息施、万诸州馈饷之弊。臣观自昔和戎安边,未有境外转粮给我戍兵者。”先是,蛮人数扰,上召问巡检使侯廷赏,廷赏曰:“蛮无他求,唯欲盐尔。”上曰:“此常人所欲,何不与之?”乃诏谕丁谓,谓即传告陬落,群蛮感悦,因相与盟约,不为寇钞,负约者,众杀之。且曰:“天子济我以食盐,我愿输与兵食。”自是边谷有三年之积。

根据这个记载,我们不难推测建始县境清江南岸的双土地、粟谷坝这些地名也反映了宋代中央政权与西南溪峒诸蛮地方政权的盐粮互市、稳边兴边的情况。从这个层面分析,双土地承载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共管的意义,粟谷坝位于双土地的东南方约10千米,是少数民族种粟之所,双土地则成为宋时盐与粟米的交易之地。双土地古街下方、紧临清江边的革坦坝在1977年出土巴人军乐器双虎钮錞于,这是世所罕见的文物,一般都是单虎钮錞于。因双虎钮錞于现世,以“双”成就这个地方美名,人文历史时间线拉长了上千年。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就不知自何年始了。双石柱的壁立千仞也许有万年,清江河两岸绝壁就更加古老,江分两岸,一阴一阳,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二分法深刻地影响古镇人的生活和情怀。但双土地古镇的人们对阴阳边界的认识是淡然的,心中没有生硬的线条,犹如清江河上的雾,化有形于无形,轻柔淡雅,飘逸而美丽。

景阳地名由来与双土地密不可分,景阳乃观景之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景阳与双土地是孪生关系,景之阳在清江北,以雄居清江北岸高山之巅的景阳关最著名,可以俯视清江南岸。但观景之人在清江南岸的双土地,也只有双土地古街是观清江北岸美景的最佳之地。名随人走,景阳之名花落清江南岸,景阳地名用来称呼以双土地为中心的清江南岸。随着岁月流逝,景阳地名覆盖清江两岸,这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更是双土地古镇人心中的愿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