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谷坝村是人与自然抗争和合作的杰作,具有人文意义。遥远的蛮荒时代本无地名,据传,关、杨、刘、萧等四姓先祖,从遥远他乡迁徙至此,发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挽草为记,扎下根来。粟谷坝村东起大垭门、小垭门,西至牛鼻子洞、老鸡公坡,烧山焚草,垦荒辟地,漫山遍野种下谷子,得以年丰岁稔。粟谷坝,故名思义就是种粟谷的坝子,“粟谷”是当地对“小米”的称呼。粟谷坝便以其标志性植物得名。粟谷坝四周悬崖峭壁,乃深山峡谷盆地。东西两面,山大坡陡。河畔地势平坦狭长,面积较大。一条碧绿的河水,呈南北走向,穿流其间,这就是粟谷坝河——硝洞坪的母亲河。
粟谷坝河系两条狭长的深谷溪流在中游呈“V”形交汇而成,陡涨陡落,属季节性二级河流,是清江中游景阳河段的主要支流。河上游峡谷幽深,山高崖陡坡大,层峦叠翠,林木荫郁,秀美险绝,实乃罕见的地质奇观。河流有两处发源地,一条源于官店镇照京坪,容纳箱子峡、海沟溪流;一条源于官店镇战场坝,容纳灯笼山曾家河、打谷岭溪流。水流蜿蜒曲折,极像蟒蛇出山,肆无忌惮地游弋于深山峡谷之中。河道全长约39.3千米,平均宽度约35米。流域面积约4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1640米,承雨面积约136平方千米,总落差约1395米。流域雨量充沛,河水可灌溉农田千余亩,可满足人畜饮用水之需。
粟谷坝河风景奇峻险秀,世所罕见,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粟谷坝河刚柔兼济,随季节而变化。每逢夏季,暴雨倾盆,铺天盖地席卷于悬崖峭壁山谷间。滚滚洪流,汹涌澎湃,漩涡湍急,浊浪排空,浑浊的山洪裹挟着泥沙、枯枝败叶,急流飞转,掀起滔天狂澜,犹如千军万马从天际呼啸涌动,更像被缚的蟒蛇蛟龙桀骜不驯,在峡谷内拼命翻滚挣扎,咆啸奔腾,气势若翻江倒海,场面惊心动魄。暴雨过后或少雨的季节,粟谷坝河畔杨柳依依,河水缓流平淌,河沙绵绵,水波荡漾,清澈见底,卵石五彩缤纷,水草摇曳,鱼虾嬉戏,螃蟹悠行其间。
粟谷坝河的流向极富个性,极有情趣。“V”形地带位于灯笼山脉脚下。两条溪流的东岸是鹿沟坡、西晒坡两山相夹而成的峡谷;西岸是打谷岭、长阳头两山相夹而成的峡谷。两条峡流从崎岖陡峭的深山荒谷中,一路咆哮奔腾,在此便进入了一个“V”形的宽谷,交汇成一条二水合一的大河,故人称此地为二岔口,河床地势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河流从岔口交汇处合股,一路向东,在鲁家桥下不远处分流。一部分流入一个天然的泄洪消水溶洞,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王家坪,舟子嘴、坨坝里等地遭受洪水泛滥的灾害。大部分河水流向滚水坝,翻滚出一个“大筋斗”,跌入“猛虎下山”脚下的水田坪,缓缓穿过张家湾,流淌一段后,在岩鲍湾接纳汇聚小溪支流,浩浩荡荡,流经粟谷坝正坪,泻进岩湾和坨里相夹的峡门口,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深不可测,长5里许,宽不及一丈,人称“一线天”的小寨峡、营坡峡和大寨绝壁峡谷,又横冲直撞折而向北,奔流至大寨鹰嘴岩下的龙湾绝壁裂缝口,急流潮涌,以摧枯拉朽之势倾洒四溅,形成高约120米的挂壁飞瀑,瀑声如雷,凌空飞泻,水珠溅洒百米开外。瀑布冲击形成的气浪,宛若烟云弥漫,一浪推一浪,跌落龙潭,融入碧水清江。夕照辉映,道道彩虹当空架起,风光如画,疑似仙境,何等壮观秀丽。声名远播的龙湾瀑布就缘于此。清江库区蓄水后,昔日的龙湾瀑布之壮观美景就看不到了,但龙湾悬崖宛如翩翩蝴蝶,依然呈现眼前,故龙湾多被世人称作蝴蝶崖。龙湾瀑布,蝶舞清江,成为游客们向往的绝妙好去处。(www.daowen.com)
粟谷坝村作为世外桃源之地,人来人往,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人口更替,远可追溯至古代巴人。村庄热闹繁华地带为四、五、六组毗邻的杨家街,但空留地名,久负盛名的杨姓人家不知流落到了何处。建始县官店镇欧阳人家的家谱记载,其先辈曾在此长期居住过,后搬迁至官店,成为旺族,现主要分布在官店老街、侯家垭村、石斗坪村、竹元坝村、梨子桥村等地,杨家街也许是以欧阳姓氏命名的街,应称为阳家街,而误记为杨家街。虽然村庄有杨姓村民居住,但不在杨家街范围,均分布在一、二、三、五、十组。
粟谷坝河上游有个滚水坝,于1958年修建,前后维修了三次,用于灌溉两岸农田。曾有功德碑记载建坝过程、捐款人员等,滚水坝属于当时村庄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后功德碑被水冲毁。河上游有个叫水田坪的地方,坝子相对开阔,地形平坦,水源好,曾广种水稻,故得名。而河的下游无法形成水田,容易被洪水淹没,只适合季节性种植,历史上由移民带来的粟谷也许主要种在河的下游坝子。滚水坝建成后,人们开沟挖渠,引水至中下游平坝,从此旱地变成水田,种上了水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