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垭围坪,从邓家湾往南,沿着盘曲的林间山路(曾经的盐大路),逶迤前行半里处,便到达地势较高的山垭口,此即曾经的花坪老街头。垭口往南走一段下坡便进入街道。街道左边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笔架山(后叫“癞子山”)。
走近老街口,迎面是一堵高大的山墙。从这堵墙往南,有五堵款式规模一样的封火墙,墙头垒角翘首,傲指云天。山墙上的花鸟画栩栩如生、异彩纷呈。每两墙中间是堂屋,两边各立曲尺柜台。屋檐下的燕子楼,当面用“S”形木棍布列,内衬薄材,精致豪华,气派典雅。此为田氏五弟兄合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是花坪集镇最典型的徽派建筑标志。其对面一顺溜十来家也是纯木质结构的楼房,同样高大宽敞,有的还内设天井。街心宽丈余,青石板铺地。每户门前都有一米多宽的街沿走道,可供乡下人摆摊。
老街中段往下,又有一栋徽派建筑。房中有一方很大的天井,天井上方二楼的走廊栏杆十分精美。房子后面在密集的粗壮楼斗上铺着十多厘米厚的石板,构成晒台,晒台上建有一巨大亭楼(至今尚存),成为老街的一大景观。
老街中段南下近200米处是老街的商埠要地——谷行。这里伫立着一栋高大的亭式建筑,处于正街南端的三岔路口。四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着几丈高的飞檐翘角。方圆几十里的粮食都在这里交易。景阳河的糯米、大里的“三颗寸”贡米都是这里的抢手货。谷行内有风车、升、斗等器具,每到逢集日,这里便人声鼎沸,糠粃飞扬,一派火热景象。
谷行右边往南,曾是茶叶、药铺一条街。花坪产茶不多,但花坪集镇却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叶大多来自官店白沙、三里马坡、高坪的土岭和八角等地,花坪的茶叶交易市场成就了花坪独特的茶道——罐罐茶。
花果坪朱和中故居(郎正邦摄)
由原来的“桦果(树)坪”到花果坪的变迁,缘自老街水果市场的逐步形成。有了方圆百里的集贸场所,周围的果农、果商便接踵而至。街附近乡下盛产樱桃、鲜桃、李子、杏子、枇杷、葡萄、枣子、野生毛桃、姜拐子(又名拐枣)、柿子等,干果有核桃、板栗、锥栗子等。这些果品,应季上市,没有形成规模,保供期不长。而让花果坪名副其实则是借助景阳河的果品充当主角。景阳关口坎下,大树垭的核桃,麻湾的柿子,清江河两岸的梨子、柑橘、柚子、花生等,占据了花果坪集镇的半壁江山。每到年关,景阳河的果农前呼后拥背着成批的干鲜果,云集到老街谷行周围摆摊推销。放眼一望,红闪闪、金灿灿,把谷行装点得生机盎然。到下午,街上的有钱人家把果农没卖完的果品贱价买下,再加上自制的盐炒葵花籽,便又成了为数不多的青果摊点,坐实了花果坪的美名。
谷行的左边往前走便是大街口。经过一段窄巷走出大街口,右边一道石阶梯直通坡底的庄稼地,穿过庄稼地便到达乌龟包小街。花果坪集镇的老街到这里基本结束。
清末至民国时期,老街是花坪的集贸中心,川盐入湘古道穿过老街的街心而过,粮食油盐、布匹百货、山货特产都在这里交易,与之相伴的餐饮客栈也生意兴隆。江浙川湘的生意人常在这里出现,马帮的铃铛声不绝于耳。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在新街成立供销社,于是,花坪的商业转移到新街,老街从此日渐萧条,成为典型的农业街。(www.daowen.com)
花果坪社区老街、新街、乌龟包等街道交会处,以前称为“大街口”,原是吴氏家族房屋以及房屋前的大坝子。新中国成立后,吴氏房屋连同房屋前的坝子作了区政府(后来叫区公所)。
由大街口下到新街,要经过一个像卡子一样的窄道,仅一米多宽。过了这道卡子,立即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如果逢集,满街是熙熙攘攘赶集的人群,甚是热闹。
新街是花坪镇解放后的商贸重地,两边商铺林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东边一侧绝大多数是国有商店,而西边一侧的麻石台阶上,则是一个挨一个的个体小商贩,售卖窑货、茶叶、木器、绳索、篾器、针头线脑、叶子烟、火纸、小五金,等等,琳琅满目。凡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一应俱全。就是这条总共不足300米长的新街,几乎汇集了当时花坪镇所有的商品种类。另外,平时还有沿街摆卖米粑粑的,5分钱一个。还有用茶杯卖炒葵花籽的,5分钱一杯。在水果上市季节,满街的桃子、李子、苹果、葡萄、柿子、板栗、核桃、梨、柑橘、柚子等各色水果让人目不暇接,很多水果还是从清江岸边的景阳河背上来的,把花坪镇打扮得极具山镇特色。
花坪乌龟包老街街巷(郎正邦摄)
新街西侧不远处的沿街麻石台阶上,是一个常年卖窑货的私人摊点,出售一些山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茶罐、汤罐、瓦钵、沙吊子、土碗,等等。另外,也还卖一些棕绳、小五金之类的东西。
旅社对面坡上是设在一棵大核桃树下的猪行。猪行就是牲猪交易市场,是山区小镇一大特色。除了买卖生猪,其他牲畜也在这里交易。逢集之日,这里也很热闹,不仅人声鼎沸,更夹杂有猪哼、牛哞、鸡叫、鸭嘎等声音。
花坪供销社土产部在这一段街道两边,地名叫杉湾。很久以前,这里都是长着茂密的杉树。虽然这个地方叫杉湾,但后来连半根杉树也未曾见过,满眼是一栋紧挨着一栋的木板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山镇街道。新中国成立前,花坪镇主要集市贸易大部分集中在老街上,新街整体上不如老街热闹,但在杉湾这一段,却比较热闹繁华,街上店铺主要摆卖布匹(家织土布)、绳索以及日用小商品。民国十七年(1928年),团防火并,景阳团防烧了杉湾之后,虽然在废墟上重建了房屋,但昔日繁华已经不再。杉湾连同上面的新街,都比老街清冷了许多,直到解放后,新街才繁华起来。但杉湾仍显冷清,除偶有几家小店外,大部分为街道居民的生活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