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的古道主要有巴东、巫山、宜昌和恩施几个方向。卸甲坝村的古道主要与通往巫山的古盐道相连接。清道光版《建始县志》、同治版《建始县志》对盐道均有简略记载,“前明规制简略,仅有上坝、莱头二铺,其余概未设立”。盐道的发展历史难以从史料上查证。村里年长者回忆,盐道大致走向为大岩岭—羊子垭—鹿鸣塘—马刨水—天生桥—茅田—八大梁子和东龙河—三里乡严家垭—石垭子—花坪—景阳双土地—官店—常德。
村庄内古道已不存在,被现代交通替代,但年长村民还记得村里的石板路,大致顺榨茨河畔而行,经官渡河可通巫山。古道上的古木桥位于五组,毁于1978年的洪灾。后在原址建成公路桥,公路桥含引桥长约50米,桥面距离水面约6米。逆河而上,离古桥遗址约200米的垭口曾有座神农庙,庙宇规模较大,有四合院天井,经过庙前古道,从古道6步台阶可到庙前石阶。20世纪50年代部分庙宇被毁,整个庙宇彻底毁于20世纪80年代。村民说庙中有一个精美的檀香炉,后失踪。庙内土墙上有彩色绘画,内容多为劝农耕织和佛教方面的内容,也有太公钓鱼等传统文化故事。庙门面西,象征通往极乐净土。因有神农庙,庙址所在的那段河流被人们称为庙垭河,山被称为庙山。村民说这里的地形像白蛇吐剑,河流弯曲处为乌龟地,象征长寿。神农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年长的村民也只知道很古老,具体年代说不清楚。此庙曾在村庄具有神圣地位,是稳定和巩固农业的精神高地,与后起的私塾、学堂、学校共同构成村庄的人文景观。
除了五组的神农庙,二组有个地方叫庙湾。村民讲述,在刘鼎三先生老屋东南方向小山上曾建有庙宇。庙被毁,无法知道修筑此庙的具体目的。根据庙址所在的位置判断,也许与水有关,与神农庙互相守望,榨茨河流经此庙所在的山下谷地后就流向天生桥集镇方向。(www.daowen.com)
肖家坪(界石岭、大岩岭)在卸甲坝村的正北不远处,是建始县驿道的关键节点,清时曾是县丞机构所在地,此地曾有清乾隆五年(1740年)立的界碑,上有碑文记载有关信息。县丞机构存在116年,清乾隆五年(1740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共历十九任县丞。界石岭设立有关税机构、商铺和客栈,官方收缴盐税、商人交易、旅客吃饭,均需分割银子,银匠这个行业在此兴起,因此署衙前面的平坝叫银匠坪。清朝曾在天生桥设立塘汛,即蒲塘溪塘,塘兵3名,以传递军情信息和维持地方秩序,保驿道平安。卸甲坝东北方向的百股水曾设立有驿站,方便过往客商。界石岭、蒲塘溪塘、百股水驿站呈半环状围绕卸甲坝村,对卸甲坝村传统文化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银匠坪遗址(郎正邦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