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蟠龙山石柱观:明清以来的兴废史

蟠龙山石柱观:明清以来的兴废史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坪坝子北有一石柱高峰,古称蟠龙山,高约51米,筑基周长约223米。明嘉靖年间蟠龙山上修建有道教楼观,始称朝真观,后名石柱观。蟠龙山远眺望坪山脚保存有重修石柱观的石碑,碑文记载清乾隆十一年十月重修此观之功德。石柱观,位于望坪十八组,距社区居委会约800米。观内及石柱山脚共计有石碑12块,分别记载自明清以来石柱观的兴废史。

蟠龙山石柱观:明清以来的兴废史

望坪坝子北有一石柱高峰,古称蟠龙山,高约51米,筑基周长约223米。石柱连接地面与三个溶洞相通,溶洞呈三足鼎立状。大溶洞里有若干小溶洞,洞洞相通。清同治版《建始县志》记载:“望坪山,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山脚周围不三里,而岩峣直接霄汉,外山环为垣墉,中峰则孤撑一柱也。”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蟠龙山上修建有道教楼观,始称朝真观,后名石柱观。朝真观在石柱峰顶,海拔约1112米,砖木结构,正殿为六棱形四层亭阁。

蟠龙山远眺(谭明智摄)

望坪山脚保存有重修石柱观的石碑,碑文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重修此观之功德。据碑志记载,石级系施主鄢启达倡导修建,上下共树有石碑12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高约1.67米。除五块字迹模糊外,其余均可辨认。碑的两边有一副长联:“路长似龙,曲安祥,折安祥,上下二百三十八步,步步曲折安祥;功大如山,福无疆,寿无疆,远近二百四十一人,人人福寿无疆。”从山脚到山顶有238级石阶,依山势盘旋至顶。以前沿途曾有栏杆,一直延伸到山顶,如今不存。唯见石窝、石级嵌于悬崖,行走时让人不敢分心。石阶起始处有一道古门,1949年前有身披盔甲、手持偃月刀的关公雕像镇守,石阶中段有棵“痒树”(紫薇)的地方,设有石凳供游人小憩,旁立一小庙,上书“善恶分明”四字。

石柱观,位于望坪十八组,距社区居委会约800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观宇坐北朝南,主要由正殿、中厅、亭阁、东西厢房、小庙组成,均系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1.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12.15米,进深7.35米,三面为石墙,内为穿斗式梁架,中立12根圆柱组成四层六角亭阁,每根柱直径0.9米,柱基为鼓墩形石座,亭高10.97米,三重檐歇山式,飞角抵首,以板裹檐。底层四周以石块砌墙,二到四层均以木板装修亭角。亭上绘有山水花鸟,亭顶覆盖清灰布瓦。架梁为圆形、方形杂木结构。穿挑上托“日月”彩绘抬梁;窗户方形棋盘式,楼梯连蛇转,可依板梯盘旋而上亭顶,榫卯错落有致、紧密结合。东西厢房为穿斗梁架,二层木楼,高6.25米,单檐歇山,面阔3.9米,进深4.25米,厢房之间为石级通道。小庙位于厢房前的空地上,宽3米,进深2米,高3米,为四面石墙硬山式。整体建筑建在平坝中的石峰顶上,石峰高51米,从山脚至寺庙修有238步石级山道,长134米。据年长村民回忆,1949年以前,观内设施齐备、钟鼓俱全。钟用熟铜铸成,直径1米,以大树做架子;鼓为单面牛皮,直径0.5米。钟鼓齐鸣,声振望坪全坝。

大殿内曾有朱镛《石柱观题壁诗》:

萧萧关塞戍孤军,铁马驰来日半熏。

冠剑已飘荆楚雪,河山犹是古巴云。

千寻庙貌盘空旋,数点钟声暮烟闻。

眼底红尘飞不到,欲将风色与天分。

中厅三间,为单脊歇山式,覆盖清灰布瓦,有三层楼级,第一级石阶走道长12.9米、宽4.4米、高10米。望坪晚清秀才姜树瑶(1889—1952年)曾撰石柱观木刻楹联:

深山耸奇峰,惜乏名流徵韵事;

绝顶建玲阁,别开奇径达仙居。(www.daowen.com)

正厅耳门为钟楼,亦有一副对联:“贤人进闲人莫进,道者来盗者免来。”

中心南侧前另有独立小型庙宇一座,长3米,宽2米,亦属土砖结构,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架构。观内及石柱山脚共计有石碑12块,分别记载自明清以来石柱观的兴废史。

道观曾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维修。山脚有时任知县袁景晖撰写的碑文,兹录全文如下。

立于石柱观下的《堤工天坑碑记》(李维全摄)

特授湖北施南府建始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袁序

刘子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李商隐曰:“佛地因人成佛宅,仙居何必到蓬莱。”可知自古名山,未有不借仙景而显;而仙景之显,又未尝不因人力而成,粤稽望坪石柱观,原蟠龙山道真观,建邑胜境。自明迄清创建庙宇,久为士民瞻仰,远近壮观。先民之构造大费经营矣!迩来历年久远,未获修葺,上下庙貌半属凋零。予往岁因民事憩息兹土,望其峰峦灵异,刹势飞扬,欣然随喜,以揽其胜。

夫何道路崎岖,栋宇摧残,以致钟鼓空悬,神像颓败,未尝不叹?名山胜地之几湮没于人间也。兹者山僧禀称,士民等萃集同人,共结善缘,建造前殿,重修道路。虽未能华美可观,俨然庙貌一新矣!予也深嘉其好善之诚,且喜其向义之众,爰为之序,以公诸同好,庶集腋成裘,不致仙灵无居,名山就没云。

道光二十四年仲春月吉旦住持道李永久僧林茂文九龄录

1987年5月,石柱观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石柱观被列为全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相关单位开始对石柱观古建筑进行全面维修;1992年12月,石柱观被列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中国名胜词典》收录。“石柱冲天、金盆偃月”属建始胜迹,已被收录于《世界名胜词典》,石柱观条目亦被收载于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

观音寺是附属于石柱观的古建筑群落,占地总面积二十余亩,系罗氏家族在清光绪年间兴建。寺外有一座高4米、内径一米多的由大理石和金属铸造的圆柱灯笼形的香炉。四步石级进寺门,内有一口大天井,嵌于四合院中。高大的架子木屋中供有作为罗氏家族图腾的关公神像和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姿态各异,陪护在两旁。由于这里的香火不停、四季烟熏不断,寺院木屋显得漆黑一片,让人产生深不可测的神秘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