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坝的周围都是高山,但在云笼雾罩的时候是看不见山头的。有时在山腰间横着一条白云,好似一个巨人系着白色腰带。山上林木青翠、獾兔出没、山花遍野、百鸟争鸣。在那高高的山上,也有绿油油的梯田以及金黄的玉米。向北是高耸入云的楂树坪和巴东县的绿葱坡;向西是长约7.5公里(15华里)、宽约1公里(2华里)的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三五村落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鸡鸣犬吠之声相闻。过河水坪,越凉风垭,就可以直趋至约30公里(60华里)之外的建始县城;向南是红岩寺和花果坪。
现三里坝境内最大的自然遗产是横穿乡境中部的东龙河。东龙河在清道光版《建始县志》记载为东路河,也名河水坪河。清同治版《建始县志》记载为东洛河。两种《建始县志》均认为它发源于望坪。单纯从字面已无法解读其意义,东洛、东路或东龙也许均是土家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芦苇。按照这种解读,这条河就是一条两岸生长有芦苇的河流。说明早期居民到达此地时,河流两岸芦苇茂盛,也说明东洛或东路河名古老,在汉文化进入此地前就已经冠名。历经数千年的你来我往,数百代人的筚路蓝缕,现东龙河两岸已是良田沃土。汉文化进入此地后,东洛、东路谐音转意为东龙。关于东龙河地名意义,有专家研究认为,也许是按照东路河的谐音转化而来,因为此地是建始东出的驿道,即东大路,河因此获名。现今人们通行的说法是,此村有一道山梁,形似一条龙,龙头山下有一条河。村民在山梁上修建了一座庙宇。因山位于河流东边,遂称河流为“东龙河”。可以看出,龙文化深刻影响着地名来历。东龙河属清江水系马水河支流,源于封竹李家湾,也有说发源于茅田四清大桥,系山中多眼泉水汇聚成河,流经茅田、三里坝、河水坪,自鹰嘴岩入洞伏流,于汪家寨岩壁出口汇入马水河,全长约38千米。三里乡的老村、小屯、孙家坝、二龙湾、枫香树、河水坪、村坊(崔家坊)、蟠龙均受东龙河滋润,动植物繁盛。
东龙河不仅水能资源丰富,而且多自然奇观。东龙河共有三级电站,其中一级电站位于老村十组。电站上游约400米处,地形独特,形状如牛肝马肺。电站的拦河坝距离三里坝社区4千米左右,拦河坝上游约500米处为头道河,东龙河峡谷自此始。依次上溯共有13道河景,道道皆美景。其中10道河景在三里坝社区管辖范围内,尤其以五道河风景(地名大瓢)最为优美。东龙河峡谷多瀑布,当地人根据水帘和浪花形状,分别给不同瀑布取名牡丹、五龙、金鞭等。徒步峡谷可观千姿百态的瀑布群,探谷之幽深,寻河中奇石,品水之甘甜,吸林中富氧,听百鸟吟唱。
三里坝老街(郎正邦摄)
东龙河右岸就是东龙山山脉,如蜿蜒奔腾的巨龙自北向南从茅田向建始县城方向伸展,平均海拔约1100米,海拔最高的山峰望天坪海拔1563米。(www.daowen.com)
三里坝社区有许多叫作“包”的地方,包应该比堡小。包既有地形写真也有人文写意的成分,如周家包应该是周家所住的一块高地。狮子包也许说的是地形如狮子,村民说民国时的乡公所和学堂书院也位于狮子包,现痕迹无存。古树包位于现三里中学,校园内目前仍有挂牌保护的古枫香树两棵,树龄均为300年左右。略小的一棵高约20米、树围约1.2米。略大的一棵高约22米、树围约1.3米。这些古枫香树与保靖街来历一样,都是三里坝社区传统文化待解的谜,神秘而古老。据统计,整个三里乡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有6棵,分布在扎鱼口四组、马坡一组、三里坝社区的古树包。
离省立六高遗址不远,有一处令人难忘的地方,它就是景致独特的天鹅观。这是一座古庙,位于群山蜿蜒的斜山坡上,它坐北向南,既无院落耳房,也无参天古木,更无琉璃殿顶和飞檐斗拱,显得浑朴自然,和四周景物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意境,引人入胜。民国时,天鹅观殿堂分上下两幢,中间有个小天井。没有笑面罗汉和无量寿佛,也没有僧人,有的只是香炉、神卦、神签、蒲团和几尊怒目金刚、天将山神。六高第十一届毕业生秦德利曾在上面写过一副楹联:“古寺无僧,任信士进出供奉;山门不锁,随游云吞吐藏封。”
天鹅观门前左侧的草地上,长眠着六高的几位老师和十几位病逝的学生。学生们生前离乡背井,负笈千里来鄂西求学,矢志击败日寇、收复河山。谁知他们壮志未展,却不幸病死他乡。童伯权老师在陈志文同学的碑上这样写道:“其志尚文,世乃尚武;予欲问天,天则不语。亡之命也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