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视子女教育的吴氏家族:传承与影响

重视子女教育的吴氏家族:传承与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重视子女教育方面,凉水埠吴氏家族颇具代表性。据吴氏族谱载,吴家祖先出自渤海延陵,后代迁江西南昌府,明代又迁至湖北江陵,再迁监利。长子吴祚选因山洪来袭,溺亡于学舍。祚选三兄弟的求学精神对吴氏家族后来出现的好学重教之家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吴氏家族涌现了吴光承、吴经明、吴国桢、吴国柄、吴经书、吴修垣等很多值得书写的人物。就任“台湾省主席”期间,与蒋氏父子产生矛盾。

重视子女教育的吴氏家族:传承与影响

凉水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建始县志》载,凉水埠出名的举人有30多人,20世纪初便有人出国留学。在重视子女教育方面,凉水埠吴氏家族颇具代表性。据吴氏族谱载,吴家祖先出自渤海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春秋时期贵族公子吴季礼被封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后代迁江西南昌府,明代又迁至湖北江陵,再迁监利。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大智为逃避长江水患,由监利杨巷出发,肩挑两子(吴士玺、吴士安)偕妻邓氏逆江而上,先迁于奉节,后南下,历经板桥、杉树坳、土墙坝、箱子山、高槽,定居施南府崔家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吴大智去世,葬于崔家坝东边的石梯子粑粑岭上。嘉庆九年(1804年)邓氏去世,与吴大智合葬于粑粑岭。吴士安为谋生,曾替人割草、织布,后改为贩卖杂货,常往来于建始的乡村集市,对凉水埠青睐有加,后用经商积蓄购买了凉水埠黄姓田宅,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举家迁入。吴士安年幼时因家境贫困仅仅上过三个月学,便把求学的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命子读书。长子吴祚选因山洪来袭,溺亡于学舍。吴士安又命次子祚芝、三子祚兰继续攻读,两人终不负父望,都补廪拔贡。祚选三兄弟的求学精神对吴氏家族后来出现的好学重教之家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吴氏家族涌现了吴光承、吴经明、吴国桢、吴国柄、吴经书、吴修垣等很多值得书写的人物。

吴国桢(1903—1984年),字峙之,凉水埠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原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人物。早年被人誉为“神童”(4岁入私塾,9岁入天津南开中学,13岁入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于格林内尔大学读完硕士,19岁入普林斯顿大学,4年后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选择从政,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历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交部次长、宣传部部长、上海市长、“台湾省主席”等职。因试图践行美国式民主政治,有“民主先生”之称。就任“台湾省主席”期间,与蒋氏父子产生矛盾。1953年离台赴美,次年出现以与蒋的“隔空对骂”为标志的“吴国桢事件”,也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定居美国后,任《芝加哥论坛报》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又受聘于阿姆斯特朗大学,担任历史学教授,重归学术,出版了《永静巷》《中国传统》等著作。吴国桢在南开中学时与周恩来结为兄弟,晚年收到邓颖超邀请回国观光,计划1984年9月初启程。遗憾的是,他在当年6月不幸逝世。作为一个政坛风云人物,除了政治方面的影响外,他的一些逸闻趣事还进入了中国的民间故事系统,让人感受到他个性中机灵有趣的一面。

吴国桢故居遗存(宋传轩摄)(www.daowen.com)

吴经明(1876—1970年),字述斋,凉水埠人,吴国桢之父,曾就读于湖北经心书院,27岁受清廷选派赴日本学习陆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回国后,任过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教官、北洋政府陆军部三等检察官兼任编辑局副主稿,陆军军学司教育科科长,陆军第一、二、四镇步兵检察官,北京前门兵站总监等职,后因参与密谋武昌起义被人告发,逃往浦口。武昌起义后,他任南京政府参谋本部科长、浦口陆军第一师参谋长、陆军部军学司司长等职。1915年调任陆军部,后晋升为陆军少将和陆军中将。1925年任陆军善后委员会委员,1927年任广东兵器制造厂委员兼总务处处长,1930年任南京训练总监部编辑兼印刷局局长。曾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南北议和会议。获二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1932年辞职回家奉养父母。他还亲自任教于祠堂学校,数十名外地求学者慕名而来。在凉水埠,他乐善好施、扶困济贫,也常为乡亲们撰写楹联碑文,还曾掩护过地下党员孙世祥等人。1933年赴恩施,担任湖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校长。1945年,他参与竞选县参议长,但未成功,又应聘到建始县志馆专修县志,惜志稿未成。1947年,由其子吴国桢接去上海,随后前往台湾,在台担任宗教联谊会常务监事等职。1970年以94岁高龄病逝于台湾。

吴国柄(1898—1987年),字政衡,凉水埠人,吴国桢之兄,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师。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唐山铁路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工科,获工学博士学位、机械师文凭和英国皇家工程师证书,精通英、法两种语言,是1925年徐树铮将军领衔考察欧美12国政治考察团的15名成员之一。归国后曾任唐山造车厂副厂长、炼钢厂厂长、汉口特别市工程师等职,主持修建了汉口中山公园、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武汉岱家山张公堤碉堡群的主堡,在1938年武汉会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以其坚固和精致备受周恩来等人的赞赏)等民用军用工程。被誉为“汉口城市化建设的先行者”。1987年,吴国柄在台湾去世。他留下《军事工程学》《道路工程学》《铁路火车工程》《防空避难室建筑学》等学术著作及《英伦留学记》《徐树铮将军与我》《江山万里行》等长篇回忆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