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始县传统村落:多民族信仰与文物保护

建始县传统村落:多民族信仰与文物保护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始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在人口数量上汉族为多数,其次是土家族和苗族。传说巴人的祖先廪君死后,其魂魄转世为白虎。土家人认为自己的远祖是由白虎转世而来。这些都是土家族人白虎崇拜的遗风。除神祇崇拜外,建始县还有其他民间宗教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建筑被拆除,仅存大成殿和两侧的金声玉振楼,1994年4月,建始文庙被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始县传统村落:多民族信仰与文物保护

建始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在人口数量上汉族为多数,其次是土家族苗族。传说巴人的祖先廪君死后,其魂魄转世为白虎。土家人认为自己的远祖是由白虎转世而来。不少地方有白虎庙,供奉白虎神。在河水坪发掘的单虎钮錞于和在革塘坝发掘的双虎钮錞于,均属春秋时代军乐器,是巴人白虎图腾崇拜的典型器物。白虎图腾崇拜世代相传,遗迹尚存,如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同时,土家族人还将白岩称为“白虎”,民居门不能对着白岩建筑,否则“白虎当堂坐,无灾必有祸”。不少民歌中也有关于白虎的歌词。这些都是土家族人白虎崇拜的遗风。

除神祇崇拜外,建始县还有其他民间宗教信仰。儒教方面,建始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庙址在县城西门外。经明末兵燹后,原文庙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改建于县城北面,康熙三十年(1691年)定址于城西北隅,此后多次重修、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建筑被拆除,仅存大成殿和两侧的金声玉振楼,1994年4月,建始文庙被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建始文庙遗存被迁至朝阳观北麓。道教方面,宋元以后,建始县境内建有大量道观,保存完好的为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望坪蟠龙山朝真观,俗称“石柱观”,还有县城郊凤冠山朝阳观等。据统计,清同治年间(1682—1874年),全县有宫、观、庙宇共40余座。较著名的除朝阳观、石柱观外,还有三宝观、云雾观、下坝观等。

景阳兴隆寺(郎正邦摄)(www.daowen.com)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统计数据,全县有佛寺220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减少到188座,分布于全县各地。较著名的除朝阳观天池寺外,还有位于申酉坪岔口子、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对佛寺,位于高坪石门河、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石门佛寺。历史上较有影响的还有普恩寺、永兴寺、兴隆寺、飞仙寺、观音庵、开元寺、下坝寺、冬瓜寺、白云寺、府行寺等。

这些庙、观、寺虽然绝大部分已被拆除,但从少数建筑的遗存和历史的记载可以看出:第一,建始县历史上儒、释、道等共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了建始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第二,不少村落名称也就是寺庙名称,如下坝观、红岩寺、潮水寺、黑山庙、杨泗庙、三宝观、新佛寺、兴隆寺、凤凰观等,这也说明村落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某种联系。从较深的层面看,宗教尽管是人们对自然和世俗世界的虚幻反映,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同村落文化相互渗透,使得村落文化具有明显的宗教烙印。在村落文化中,宗教的心理安慰作用、伦理教化作用、组织维系作用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