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万山丛中的巴盐古道-建始县传统村落

万山丛中的巴盐古道-建始县传统村落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始县处于武陵山脉和大巴山脉的接合部,域内多丘陵山地,有着深厚的古道文化。这两条大道的建成,使花果坪成为货物集散地,特别便于食盐经鹤峰运往湖南,达致川盐济湘。这两条人行大道即人们所称的“中大路”,开辟后同时成为驿道。三条官办驿道中,一条是建始县城至巴东道,又叫“巴盐古道”,途经马水河、小坝、干沟、石门河、连三坡、菁口进入巴东县境的三尖观,县境里程73千米。

万山丛中的巴盐古道-建始县传统村落

建始县处于武陵山脉和大巴山脉的接合部,域内多丘陵山地,有着深厚的古道文化

到清雍正末年,建始共辟四条人行大道。最早的一条即建始至巴东古道,系由建始城南郊的玉峰口经槐子坦、棉花坝、河水坪、高店子、石门河通向巴东,再由水路上夔州。另三条是通往巫山的,即建始城至巫山、望坪至巫山、高店子至巫山,都是以运盐为主,俗称“盐大路”。这三条大道未直达夔州,而是通过巫山与夔州相通。

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始由属夔州府改隶施南府后,虽然隶属关系变更,但食盐这一生活必需品仍从夔州运入。于是以花果坪为中心,建始首先打通了两条盐运道:一条是花果坪至奉节的盐运大道,其路线是经鹞鹰坡、黄口坝、十字路、望坪、天生桥、铜鼓包通往奉节;一条是花果坪至鹤峰的大道,其路线是自花果坪经范家、石板溪、绵羊口、红土溪通往鹤峰。这两条大道的建成,使花果坪成为货物集散地,特别便于食盐经鹤峰运往湖南,达致川盐济湘。

此外,建始还开辟了县城经白杨坪到施南的驿道。

恩施为府治中心,清道光年间两条大道相继开辟:一条是施宜大道,自恩施经建始红岩寺、高店子达宜昌;一条是施巴大道,自恩施经建始红岩寺、高店子达巴东。这两条人行大道即人们所称的“中大路”,开辟后同时成为驿道。

建始至官店古道(郎正邦 摄)

明清时期,全县有3条官办驿道、8条主要大道,总里程约834.5千米(1669华里)。三条官办驿道中,一条是建始县城至巴东道,又叫“巴盐古道”,途经马水河、小坝、干沟、石门河、连三坡、菁口进入巴东县境的三尖观,县境里程73千米(146华里)。一条是建始县城至恩施道,途经牛角水、由龙驹河进入恩施境,县境里程15千米(30华里)。一条是宜昌至恩施道(又称“施宜大道”)过境段,途经高店子、广福桥、石垭子、核桃园、土鱼河、红岩寺、百步梯进入恩施境,县内里程32.5千米(65华里)。清末,驿道成为人行大道。(www.daowen.com)

普渡桥(龚志祥 摄)

8条主要的人行大道,总里程为714千米(1428华里),其中有3条是盐运大道。一条是建始至巫山道,经板桥子、上坝塘、桐木溪、铜鼓包,进入巫山境,县内里程60千米(120华里)。一条是建始至巫山道,经板桥子,于上坝分路,经蒲塘溪、天鹅池进入巫山境,县内里程60千米(120华里)。一条是建始至奉节道,经茅草坝、杉木梁子、横槽进入奉节境,县内里程35千米(70华里)。一条是建始至恩施道,经猫儿坪、鞍子门、麂子渡至恩施太阳河,县内里程15千米(30华里)。一条是建始至鹤峰道,沿建巴驿道至河水坪分路,经红岩寺、花果坪、景阳关、清江中渡口、战场坝、官店口、大庄进入鹤峰境,县内里程245千米(490华里)。一条是建始至长阳道,沿建鹤道至花果坪分路,经黄木垭、桃符口进入长阳县境,县内里程75千米(150华里)。一条是花果坪至巫山道,经鹞鹰坡、黄口坝、十字路、望坪、天生桥、铜鼓包进入巫山境,县内里程184千米(368华里)。一条是恩施至巫山过境道,至县城后,途经龙门子、当阳坝、横槽进入巫山或奉节境内,县内里程40千米(80华里)。

其实,建始的古道远远不止上述十几条,还有建始通往重庆碚石的古盐道、花果坪通往巴东清太坪的巴盐古道、高店子通往重庆碚石的古盐道、恩施通往长阳资丘古盐道建始段,等等。境内驿道和人行大道的开辟以及沿线各点人行道的辐射,使得以人力运输为主要手段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建始最古老的集市与村落基本上都分布在各驿道和大道上,其中,施宜大道上集市最多。施宜大道好比一根线,而高店子、广福桥、石垭子、核桃园、土鱼河、红岩寺等集市就如串在这根线上的明珠。川盐入湘古道上除了有花果坪、双土地、官店口等集市外,还有清嘉庆元年(1796年)修建于清江北侧悬崖绝壁上的景阳关,它以险要的地势彰显先民的智慧。在建始北部边陲,通往重庆的建巫古道上,有设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岩岭县丞衙署,见证了建始县历史的变迁。

作为恩施地区和其他地区重要交往通道的施宜古道、石门河古道、川盐入湘古道、建巫古道以及这些古道上的石垭子老街、高店子古驿站、双土地老街、景阳关、县丞衙署等,都是建始跨越历史长河所留存的珍贵段落。这些古道不仅为区域内的土家、苗、回、汉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更是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施宜古道野三河段(宋传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