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中国名人的登山活动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一生为民主革命奋斗奔忙,但仍积极加强锻炼身体。宋庆龄自幼热爱体育运动,她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工作以后,经常陪伴孙中山根据不同条件进行锻炼,郊游、登山、越野等是经常参加的活动。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总统时,他们夫妇对习武和登山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假日登山野游。这一时期,广西的叠彩山、虞山,广东白云山及海拔1 000米的鼎湖山等,都遍布孙中山夫妇的足迹。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重视身体锻炼,他在湖南求学时期和同学们最喜爱的锻炼方法是冷水浴、游泳、爬山、野游和露宿。毛泽东很赞同司马迁“游历”不仅能锻炼体魄,更能增长才识的看法:“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非常热爱游览登山。岳麓山和湘江两岸的许多山峰是他常去的地方。他常顶风冒雨行进在山岭中,晚上就露宿于林间路旁,他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有一夜暴风狂雨,毛泽东浑身湿透地来到蔡和森家,原来他刚从岳麓山巅跑下来。他说特地选择这样的狂风暴雨到大山中去,以便体会《尚书》中“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境界。毛泽东后来有强健的身体领导中国革命,是和他热爱登山锻炼分不开的。
李大钊生平酷爱登山。李大钊家乡在河北乐亭县,距昌黎县著名的碣石山不远,他曾多次游览这座山。相传秦始皇、汉武帝、曹操等均登临过此山。碣石山为燕山余脉,主峰玉仙台海拔695米。1916年,李大钊留日归国,投身革命运动,再次登临此山,写下了充满深邃思想的诗句:“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李大钊多次登览,曾著《游碣石山杂记》一文,详述其登山游览的感受与收获。
冯玉祥将军曾畅游许多名山大川,并留下题词。1936年,他被迫离开民众抗日同盟军,曾隐居于泰山,遍览泰山景色。
1924年,教育家杨贤江在《莫忘了体育》一文中写道:“在假日或特别节日则结队往郊外旅行,大家背着行囊,带着干粮,渡河翻岭,测地探幽,或则狂歌蛮舞,或则比武击拳,这仿佛同行军一般,但更觉活跃,更可愉快。”
近代中国虽然还没有开展当今世界流行的高山登山运动,但人们对登山运动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时代的高度。
(二)世界知名登山运动员简介
登山是人类征服自然最雄伟、最令人肃然起敬的体育活动之一。世界登山勇士们在攀登众多世界高峰的过程中,曾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他们在征服自然、攀登世界高峰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忘我牺牲精神可以震撼一切人的心灵。
(1)巴尔玛和巴卡罗(法国)—登山运动的创始人。
(2)F.施密特和T.施密特(德国)—1932年,第10届奥运会登山项目比赛冠军。此后,历届奥运会均未再设登山项目。
(3)玛丽·巴拉登(意大利)—征服西欧最高峰勃朗峰,揭开了世界女子登山史的第一页。
(4)埃特瓦特·温帕(英国)—1865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4名同伴接连攀登了阿尔卑斯山3座处女峰。他的成功使当时阿尔卑斯登山运动达到了“黄金时代”的高潮。后来他们在征服阿尔卑斯山最难攀登的玛达霍隆峰时不幸坠入深谷身亡,这是当时震惊登山界的一起重大事件。为纪念温帕等人的功绩,焦拉斯峰被命名为“温帕峰”。
(5)A.F.马默里(英国)—“技术登山运动”的创始人。
(6)迭林法斯(德国)—1934年,她与男队员一起登上喜马拉雅山希阿堪利西峰(海拔7 315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7 000米高度的女登山运动员,获得“全世界最高妇女”的荣誉称号。
(7)依·希拉里(新西兰)—1953年5月,从南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由于他为国际登山运动做出了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希拉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登山活动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于1951年首次进入喜马拉雅山区登山,并参加了以英国著名登山家J.亨特为队长的英国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山队。1958年1月3日,他随英国南极探险队胜利地到达南极点。20世纪70年代,他曾长期旅居尼泊尔,为尼泊尔培训了不少高山登山向导。
(8)尾崎隆和重广恒夫(日本)—1980年5月10日,两人沿靠近珠穆朗玛峰西山脊霍恩拜茵大岩沟的路线直上顶峰成功,开辟了第6条攀登珠峰的路线,该线路称为“北壁直上路线”。
(9)莱茵霍尔特·梅斯纳(意大利)—突破喜马拉雅山雨季的“季节禁区”,是在雨季不用氧气设备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1982年,首创一年独自登上3座8 000米以上高峰的纪录。到1986年底,率先征服全球所有的14座海拔8 000米以上高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10)加藤保男(日本)—1982年12月,从尼泊尔一侧东南山脊登上珠穆朗玛峰,突破了喜马拉雅山严冬“季节禁区”。由于他在1973年5月和1980年3月曾两次登上珠峰,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3个不同季节里登上珠峰的登山家。
(11)加里·鲍尔和罗布·霍尔(新西兰)—从1990年5月到12月10日,仅用7个月的时间,他们先后征服了世界各大洲的最高峰(包括珠穆朗玛峰)7座。
(12)田部井淳子(日本)—1975年5月16日,她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服“地球之巅”的女性。她和中国女子登山运动员潘多为联合国1975年确定的国际妇女节增添了光彩,同被誉为“为全世界妇女争光的人”。此后15年中,她先后征服了西欧、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的最高峰,成为世界上唯一征服六大洲最高峰的女子登山家。
(13)卡特琳·德斯蒂韦勒(法国)—1992年3月9日,32岁的德斯蒂韦勒成功登上了艾格尔山,成为第一个在冬季由北坡(被称作“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危险的陡坡”)独自一人登上该山顶峰的女性,赢得了“登山皇后”的美誉。法国总理克勒松及青年和体育部长布勒丹专门向她发来贺电,她一夜之间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14)史占春(中国)—1986~1993年间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1957年被授予“登山运动健将”称号,1960年、1988年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5)许竞(中国)—曾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1958年被授予“登山运动健将”称号,I960年、1964年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www.daowen.com)
(16)王富洲(中国)—195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参加中国登山队。先后登上苏联境内的列宁峰(海拔7 134米)、中国境内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 546米)和希夏邦玛峰(海拔8 012米)。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他担任突击组长,和贡布、屈银华一起,于5月24日上午9时30分从海拔8 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突击顶峰。到达海拔8 800米附近,已天黑。为了争取时机,赶在坏天气到来之前登上顶峰,王富洲等3人坚持夜间行军,终于在25日凌晨4时20分登上了顶峰,首创了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纪录。中国国家体委曾多次为王富洲记功,并两次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7)屈银华(中国)—他从小随父在四川西部的森林里当伐木工,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958年参加中国登山队,曾先后登上苏联境内的列宁峰(海拔7 134米)、中国新疆内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 546米)和中国西藏境内的念青唐古拉东北峰(海拔6 177米)。1960年5月,他和王富洲、贡布3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在突击顶峰过程中,为打通位于海拔8 600米以上极端困难的路段—“第2台阶”,屈银华不怕冻伤,脱掉高山靴,攀上峭壁。中国国家体委曾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8)潘多(中国)—她出生于藏族农奴家庭,从小为农奴主种地、放牧。西藏和平解放后,成为西藏第一代农场工人。1959年参加中国登山队,同年登上了慕士塔格峰(海拔7 546米),1961年登上了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 595米),两次创造了当时女子登山世界纪录。1975年,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年龄37岁的潘多,再次参加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5月27日,潘多和其他8名男队员经过艰苦行军,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中国国家体委为她记特等功,并3次授予她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索南罗布(中国)—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开始参加中国登山集训队。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他带领潘多、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8名队员在突击顶峰时仅用40分钟就攀越了位于海拔8 670~8 700米的“第2台阶”。登上顶峰后,为测量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他们安设了高3米的金属觇标,并为高山生理、地质、地貌等学科搜集了资料,采集了标本与样品,在未用人造氧气的情况下,工作了70分钟。为此,中国国家体委给他记了特等功。
(20)罗则(中国)—1960年开始登山运动,先后参加了1960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和1964年攀登希夏邦玛峰的活动。1975年,他和其他8名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1)侯生福(中国)—1960年,参加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1966年,参加中国登山队赴珠峰训练时,曾登达海拔8 100米的高度。1975年,他和其他8名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2)桑珠(中国)—1974年开始参加登山活动。1975年,他和其他8名运动员一起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3)大平措(中国)—1966年开始参加登山活动。1975年,与其他8名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4)贡嘎巴桑(中国)—1966年开始参加登山活动。1975年,与其他8名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5)次仁多吉(中国)—1966年开始参加登山活动。1975年,与其他8名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6)阿布钦(中国)—1974年开始参加登山活动。1975年,与其他8名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此,中国国家体委为他记特等功。
(27)邬宗岳(中国)—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1959年参加登山活动。1961年,攀登海拔7 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时,他和另外3名运动员一起登上了顶峰。1964年,他又登上了海拔8 012米的希夏邦玛峰。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率队在一次突击顶峰的活动中于海拔8 450米处遇难。国家体委曾为他记特等功,并多次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奖状。
(28)刘连满(中国)—1956年参加登山活动。1960年,他接受了参加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突击顶峰的任务。在突击组攀登位于海拔8 700米处的“第2台阶”最后约5米高的峭壁时,他用双肩连续托顶3位同伴登上了艰险的“第2台阶”顶部。因体力消耗过大,只好单身留在“第2台阶”顶部。当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身边仅有的人造氧气留给突击顶峰的同伴下撤时使用,为此他被誉为舍己为人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国家体委曾多次为他记功并授予奖章、奖状。
这是由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山鹰社组织的一个群众性高山登山探险团体。山鹰社(原名北京大学登山协会)成立于1989年4月1日,在北京大学团委注册,1990年4月2日改为现名,主要活动为登山、攀岩、科考和郊游,社团精神是“山鹰之歌”:“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实行集体领导制和社长负责制,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一般由5~10人组成,社长向理事会负责,下设秘书处、攀岩队、训练部、交流部、宣传部、科考部、财务部、资料部和《山友》编辑部。编有社刊《山友》(月刊)。现有15米高的钢结构人工岩壁一座(内设山鹰社办公室),立在北京大学校内美丽的未名湖畔。每年春秋开学初,面向全校师生招聘两次,每周两次体能训练,周末一般有郊外攀岩、爬山和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寒假有以攀冰和定向越野为内容的3天冬训,每年暑假一般组织两个重大活动:面向老少穷三边地区的社会考察活动和攀登雪山活动。队员由理事会本着爱社、爱山、贡献、协作、体能和年级接替的精神,根据社员的申请,从全体社员中选拔。
北京大学登山队开辟了我国民间高山探险活动的新纪元,是我国民间颇具实力的一支业余登山组织。北京大学素有高山登山探险的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登山运动员,并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登山烈士丁行友。在新时期,北大登山队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担风险,由公司企业提供赞助,每年攀登一次雪山。它已经积累许多装备和经验,培养出10名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和许多国家二、三级登山运动员,为发展中国群众性登山事业闯出了新路子,也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及北大的风采,是北大精神的集中体现。
1990~1997年,北京大学登山队实现8次雪山攀登和6座海拔6 000米以上雪山登顶的登山纪录。1990年攀登玉珠峰,这是北大登山队首次攀登雪山,也是中国民间首次以社团形式攀登雪山。玉珠峰海拔6 178米,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属东昆仑山脉,山顶浑圆,终年积雪。这次登山队由11名队员(其中3名女性)组成,队长是谢如祥和曹峻。在中国登山协会推荐的熊继平教练的带领下,队员分别于8月24日、26日、27日从南坡陆续登顶。这次首创性的成功,开辟了北京大学新时期的登山史。
1991年,初试誉满中外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峰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境内,海拔7 546米,山体浑圆和缓,16条巨大冰川流向四方,山体外围被切割成深达1 000~1 500米的冰川峡谷和布满裂缝的冰瀑,是登山家和科学家向往的地方。这次是北大登山队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一次登顶未遂,但整个过程升华了登山的意义,队员在登山过程中义无反顾地参加了3次救援行动:第一次是3名朝鲜队员在山上失去联系3天,北大队员谢如祥请战,从山脚搜到海拔6 100米左右的地方,牵一个拉一个地把他们带下山。第二次是一位德国人阑尾炎发作,北大队员拉加才仁(藏族)参与担架队伍。第三次是拉加才仁把因低血糖急需下撤的雪豹队队员李蓉救下二号营地。当时正值国家登山协会在那里举办国际登山节,北大队员的行为得到中外登山家的赞扬。
1992年,征服念青唐古拉中央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藏南藏北的分水岭,在羊八井以北20余千米处,青藏公路西侧的当雄草原旁。西北—东南走向排列着4座海拔7 000米以上的雪山,中央峰海拔7 117米。此次有队员10名(其中2名女性),队长为李锐。8月17日,李锐、拉加才仁和吴海军3名队员登顶成功。1993年重返慕士塔格峰,共有队员13名(其中2名女性),队长为吴海军。8月13日,10名队员克服坡缓路长、天气恶劣的种种困难,胜利登顶。10名登山队员获得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称号,他们是王诗成、李锐、吴海军、陈庆春、唐元新、李棺中、徐刚、叶峰、徐珉和刘俊,在国内外反响很大。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峰,海拔6 621米,雄峙于唐古拉山脉中段,在青海西州境内,山脊呈锥形,切割破碎,南侧姜根迪如冰川融水汇成小溪,向北流出9千米,与其他支流汇成沱沱河。1994年,北大登山队有个响亮的口号—“回到长江源”。这次登山共有队员15名(其中2名女性),队长徐珉。11名队员分别于8月5日和8月7日登顶,这是炎黄子孙第一次登上长江源头的雪峰。
1995年首次开展国际交流,与日本福冈大学岳会联合攀登宁金抗沙峰。宁金抗沙峰为藏族四大神山之一,坐落在拉轨冈日山脉东段,海拔7 206米。山体雄伟,危岩矗立,顶部尖锥突兀,形如鹰嘴,一年四季,气雾笼罩。北大有队员15名(其中2名女性),指导老师郝光安,队长张勤。日方有队员10名。8月17日,中日两国各有4名队员登顶,其中北大队员是陈庆春、郑晓光、朱建红和唐元新4人。这次登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98年,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1996年、1997年、1998年构成百年校庆登山系列。1996年攀登玛卿冈日峰。玛卿冈日峰海拔6 282米,属东昆仑山脉的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峰顶呈金字塔形,东西两侧悬崖峭壁,终年积雪,晶莹闪亮。登山队由13名队员(其中2名女性)组成,队长朱建红,其中陈庆春、李靖、张春柏、陈光、高永红5人于8月1日登顶。1997年攀登东昆仑玉朱峰,队长是鲁纪章。19名队员(其中3名女性)分别于8月4日、9日、10日从北坡两条路线分5批21人次全员登顶,实现顶峰会合,这是中国人首次从北坡登顶。在某种意义上,这两次活动是为1998年活动做准备。199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日,作为校庆庆典活动之一,北大登山队于4月21日13时15分征服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卓奥友峰海拔8 201米,属喜马拉雅山脉,东临珠穆朗玛峰,西临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玛峰(海拔8 012米),山体高大壮丽,雪峰岩峰尖峭,直插云霄。西藏登山队曾于1985年5月1日征服这座山峰。
北大山鹰社及其登山队是中国高校校园里的一大奇葩,也是中国登山史上的奇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