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西教育融合视野:民国大学和社会各界的协调

中西教育融合视野:民国大学和社会各界的协调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无锡国专和新亚书院的经验,我们可以说,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学校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遗憾的是,在当前的大学办学中,大学没有协调好与社会文化、企业界人士之间的关系,致使社会文化、企业界人士对大学办学参与的深度极其有限。这会使大学内外主体的利益诉求获得最大限度的平衡,对于大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教育融合视野:民国大学和社会各界的协调

无锡国专和新亚书院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此类教育机构为了把教育蓝图落实,与地方的绅商阶层、民间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大量复杂而微妙的沟通,获得了传统的绅商阶层、现代的民间组织的负责人或其代理人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借鉴无锡国专和新亚书院的经验,我们可以说,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学校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与社会紧密联系,不仅仅可以获得多元化的经费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因此现代学校只有从各个方面建立起大学的与社会沟通的双向渠道,才能使学校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对社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遗憾的是,在当前的大学办学中,大学没有协调好与社会文化、企业界人士之间的关系,致使社会文化、企业界人士对大学办学参与的深度极其有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社会人士参与大学事务,主要集中在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事务和生产事务上,而对于公益性质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却远远不够,几乎完全没有参与。其二,产学研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产学研合作的绩效明显偏低。而且大学与科学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之间缺少实质性的合作与资源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改善大学与社会文化、企业人士的关系,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大学的办学事业中来。在笔者看来,这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www.daowen.com)

第一,大学必须完善面向社会的信息公开制度。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显著增加,知情权的概念早已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的透明度要求使得信息公开制度应运而生。对于大学更是如此,大学信息公开是使社会人士关注大学并参与大学办学的基本前提。我国大学的信息公开制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社会人士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宽社会人士获取信息的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学校网站建设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各类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作用功能,使大学与社会人士之间及时、便捷地开展交流。

第二,建立社会问责制度。社会问责是指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过程之中,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切实地影响公共决策。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人士利益的表达、参与能力的提升。[8]在大学办学中,通过社会问责这一渠道,社会人士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并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切实影响大学决策事务,推动社会人士与大学相关主体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建立决策性董事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内外的利益相关主体可以通过董事会,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对大学事务做出决策。这会使大学内外主体的利益诉求获得最大限度的平衡,对于大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立决策性的大学董事会是保障社会人士有效参与大学办学的重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