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西教育融合视野下的民国大学改革方案

中西教育融合视野下的民国大学改革方案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前面的历史经验的梳理中,我们看到,在课程设置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专、新亚书院共同的取向是,将中国传统书院中以人物、经典为中心的课程与西方传统中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借鉴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的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固然要保持。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以及知识结构并不是完全我国本土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当然,全球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要求中国高等教育也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但我们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中国高等教育要被西方的高等教育所同化。燕国材先生也曾说,对待我国的教育文化资源,“我们必须眼睛朝内,不要眼睛朝外。”

如何避免被西方的高等教育所同化呢?最便捷的途径便是借鉴清华国学院、无锡国专、新亚书院的经验。在我们前面的历史经验的梳理中,我们看到,在课程设置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专、新亚书院共同的取向是,将中国传统书院中以人物、经典为中心的课程与西方传统中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都不约而同地把西方的课堂教学与书院的个人自修加导师指导结合在一起,使西式教学高效率传输知识的优势与中国传统教学最大限度提升个人修养的优势都得到了发挥。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借鉴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的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www.daowen.com)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当适当增加以人物为中心,如以孔子司马迁李白等为中心的课程,适量增加以经典为中心的课程,如以《论语》《老子》《孙子》《墨子》等经典为中心的课程。只有这样,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的系统性、抽象性能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提升,结构性知识得以形成;以人物、经典为中心的课程的经验性、多义性则使得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移情能力获得提升,缄默知识得以形成。如此,二者构成功能互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固然要保持。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个人自学基础上的导师指导的力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最为具有可行性的是,在大学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对于研究生的探究活动所起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毋庸置喙。可是,在我国当代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还很不普遍。因此,在我们的当代大学应该全面推行导师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其基本设想是:可以为二至三位本科生指定一名导师。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导师与学生即可共同商定科研课题,由导师指导学生展开科研工作。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可以以学生的小论文、学年论文与学士学位论文的面目出现。如果这样做,本科生便可以在导师的引导、启发下,形成探究的兴趣、热情,找到探究的生长点,不断产出研究成果。这对于养成学生的爱智品格,培养其探究能力,振奋大学的探究精神,提升大学整体的研究层次和品质,都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