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由于国际国内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在学习西方欧美国家,尤其是20世纪的前半叶,更是美国高等教育在中国影响最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内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系科设置、课程内容、经费筹措等方面,均学习西方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又经历了学习苏联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加入WTO后,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够高,但它却以其极快的发展速度,强烈震撼着国际高等教育界。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全国高等院校数量迅速增加,在校人数显著增加,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办学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可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以一股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着。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头脑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我们应当看到,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便是中国高等教育如何给自己定位,是继续学习西方高等教育抑或是死守传统?还是将中西方高等教育相结合,走出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并进而创造出本国的特色?
在这一点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对此,学者郑海涛认为:“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与传统的儒学教育大相径庭。所倡导的国学教育并非是对传统儒学的重复,而是立足于本土文化,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上,开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途径,也创造了一种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这可谓一语中的。
虽然它们已然逝去,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到不少可贵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当前的高等教育。与20世纪初叶的时代大潮相类似,当今的中外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更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史家曾说过,任何文化都不是与世隔绝的绝缘体,近代各国学校更都是混血儿。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世界各国的教育与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与融合中才能日益散发出活力,固执于己或是盲目抄袭都是同样行不通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恰恰可以把清华国学院等教育机构独特的教育形态看作是中西文化教育交融的展览会或博览馆。(www.daowen.com)
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发扬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等教育机构的精神,中西交融、古今贯通,尽取“西学”“中学”“新学”“旧学”之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期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