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亚书院熏陶的会通中西之材

新亚书院熏陶的会通中西之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新亚书院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的影响以及导师的熏陶作用,不少新亚书院的学生都成为会通中西之材。余英时先生作为新亚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受新亚书院办学理念影响颇深,是一位成功的会通中西的学术人物,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余英时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学者,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新亚书院熏陶的会通中西之材

受新亚书院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的影响以及导师的熏陶作用,不少新亚书院的学生都成为会通中西之材。在余英时和霍韬晦身上,我们对这一点看得尤其清楚。

余英时先生作为新亚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受新亚书院办学理念影响颇深,是一位成功的会通中西的学术人物,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06年11月,余英时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余英时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学者,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余英时曾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新亚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天,他由北京到香港探望父亲,原以为是短期探亲,很快就会回去,但父亲告诉他,钱穆先生刚刚创办了新亚书院,要他去跟钱先生读书。钱穆亲自面试余英时,并录取其为新亚文史系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余英时在《犹记风吹水上鳞》一文中怀念恩师时曾说:“新亚书院这几年是我个人生命史上的关键时刻之一。我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钱先生,我以后四十年的生命必然是另外一个样子。”由此可见,钱穆以及新亚书院对其影响颇深。1955年,哈佛大学燕京社邀请新亚一位年轻教师前往哈佛大学访问学习,当时新亚书院决定以助教的名义派遣当时新亚研究所学生余英时前往哈佛大学学习,成为新亚派遣出国留学生的第一人。之后余英时在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联升教授,毕业后即留在了哈佛大学。

从余英时的学术著作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余英时的确是学贯中西。余英时先学史后习儒,作品多有反映中国文化系统的著作,如《朱熹历史世界》《士与中国文化》《现代儒学论》等。不过,他是在融通西学的基础上研究中学的。对此,他曾经这样说:“我自早年进入史学领域之后,便有一个构想,即在西方(主要是西欧)文化系统对照之下,怎样去认识中国文化系统的特色。”[24]他有如此的理想,再加之其久居海外,所以,在余氏作品中总能感受到其深厚的西学功底。

如余英时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发现商人秉持儒家伦理,遂有类似韦伯加尔文基督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关系研究这样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余英时的这一论述,着重在阐发儒商的使命观,实质上是韦伯论述的跨文化验证,其贡献不但在于说明经济发展与思想的关联,也在于阐释儒家思想中过去未曾有人看见的特色。另外,余英时还著有纯粹研究西学的著作,如《西方民主制度与革命》《自由与平等》等,足见其西学根底之深。(www.daowen.com)

霍韬晦生于1940年,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佛学家。霍先生的著作大都立足经典,融贯中西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视野十分广阔。逝世前,任法住文化书院院长、东方人文学院院长、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客座教授,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创办者,并曾在凤凰卫视主持“霍韬晦讲《论语》”节目,以性情学之观照重讲《论语》,讲活了《论语》。

霍韬晦1957年到港,1964年起进入新亚书院学习,主要跟随唐君毅先生修学,受唐先生人文主义哲学思想影响颇深。1969年赴日本大谷大学修读博士课程,学成归来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师,并于1987年在香港创办了香港法住文化书院。

法住文化书院着力于继承并营造传统文化中“学在民间”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生态,进行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研究的学术尝试,其教育类型包括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后大学教育乃至企业家教育。书院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即是举办第一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这一大型学术研讨会也是海峡两岸不少儒学学者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谈。霍韬晦被唐君毅先生称为“代表着新亚精神”。他数十年来一直在香港坚持着书院的办学,用一种非主流的态度试图接续宋明以来的书院精神。霍先生认为,文化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首先要守住自己的根,守住传统文化根基,不能盲从别人,只有对中国文化抱有信心,才能真正富强中国。唐君毅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地影响了霍韬晦,而对霍韬晦影响最大的还是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承担和使命感。书院的创办便是对于守住书院、守住传统文化的实践。

在守住传统文化的同时,霍韬晦还认识到,东西文化我们都要面对,不光要学习自己的文化,也要吸收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守住和发展传统文化。在此思想基础上,霍韬晦在法住文化书院开创了“生命教育”与“性情教育”。为此,他著有《性情文化》一书。至于出版的关涉生命教育系列的书籍,多达15部,分为两性篇、家庭篇、专业人篇、企业人篇、教师篇、社会人篇、失业人篇等。作品涵盖范围很广,旁引中西。香港回归后不久,霍韬晦还在广东开办了一家喜耀粤西学校来推行“生命教育”和“性情教育”。他坦言,学校创办要遵从体制,学生要学英语、数学,也要升学走向社会,但是我们要把儒学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因材施教。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同时开设儒学经典课程。刚开始,家长还担心会因此影响学生的成绩,但事实证明,喜耀粤西学校已是当地成绩最好的学校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