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书院非常注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信心与责任心,要求身为中国人,必须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新亚学生深受学校氛围的影响,培养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不仅如此,新亚书院也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先进,主要在于其科昌明,因此,我们也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受此影响,新亚书院的学生大多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新亚书院老一辈学员余英时便是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追求的典型代表。1930年1月22日,余英时出生于天津,原籍安徽省潜山县。1950年,入读新亚书院。1952年,成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
余英时有着深厚的儒学情怀,同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又非常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可谓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兼具的学术大家。他的儒学情怀可谓是对钱穆的师承传递。余英时作为早期的新亚学生和钱穆接触颇多,受钱穆人文情怀的熏陶以及新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宗旨的影响,余英时心里扎下了儒学的根基。余英时虽然长期生活在美国,但仍然坚持着中国情怀,坚守着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情结。余英时曾说:“像我这样早年受中国文化陶冶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忘情于中国的。”[8]为此,余英时先生还专门写有《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谈我的“中国情怀”》一文来表达自己的中国情怀。
在葆有中国情怀的基础上,余英时做学问还十分注重“求真”,注重真实史料的收集,谨守证据考订的关口,认为做学问不能主观臆断,没有真实史料和细心考证而构造的历史图像只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许倬云先生在给余英时著作写序的时候曾这样评价:“读英时的作品,又有一番享受:领会安排史料并逼出结论的治史技巧,可观的智慧。”[9]许倬云作为史学大家,对余英时如此推崇,足见余英时在治史上的精密与巧慧。(www.daowen.com)
除了余英时,列航飞也是其杰出代表。他是新亚书院早期的学生。由于深受新亚精神的感召,他于1962年创建了华夏书院。华夏书院可以说是新亚书院的一个延续,学校宗旨为继承新亚书院学风,薪传华夏文化,开展人文精神,启动时代对话,上溯宋明讲学之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全力推进优良的人文教育。可谓是又一个新亚书院的再现。
华夏书院开设的课程有先秦诸子、哲学与人生、西方哲学史、当代社会与政治哲学、当代西方哲学概述、中国佛学概述、唐君毅先生思想研究,等等。课程重在弘扬中西人文精神,着重人格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视跨学科的通识教育。学校不仅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师聘任方面也十分讲究,决意聘请各科前沿人物。除正常授课外,还带领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文化推广等工作。学校设有学术讲座并广邀校内教师及校外学者,如其中西哲学系列的讲座有《从美学观点看庄子的艺术人生观》《戏剧与哲学》《荀子之道》等。列航飞可谓是以书院的形式继承了先师的衣钵、新亚书院的精神,以书院的形式来传播自己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并且影响了更多的学人。
在新亚书院众多毕业生中,除了余英时、列航飞,优秀的代表人物还有很多,如知名哲学家唐端正、分子遗传学家徐立之、知名哲学家李天命、著名作家黄祖植、被誉为世界“克隆植物基因之父”的辛世文,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