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无锡国专中博弈:中西教育融合视野下的民国大学

无锡国专中博弈:中西教育融合视野下的民国大学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无锡国专在办学过程中,经历过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事变,几经迁校,所以,在学校的迁址、分合等大政方针的确定、执行上,便存在校长和校内各方力量的磨合问题。抗战初期,无锡国专被迫迁离无锡,唐文治率领一部分师生迁校至湘乡铜钿湾,时任国专总务主任的叶长青则带领另一部分学生至长沙。这些举措立竿见影,学生们无不欢呼雀跃,进一步树立了国专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无锡国专中博弈:中西教育融合视野下的民国大学

因为无锡国专在办学过程中,经历过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事变,几经迁校,所以,在学校的迁址、分合等大政方针的确定、执行上,便存在校长和校内各方力量的磨合问题。

抗战初期,无锡国专被迫迁离无锡,唐文治率领一部分师生迁校至湘乡铜钿湾,时任国专总务主任的叶长青则带领另一部分学生至长沙。后叶长青却因急于返回福建老家,请示唐文治“时局一时不定,拟将本校暂时解散”[20]。唐文治告诉他,“只可疏散若干人,其有愿来者,可迁校至湘乡,照常授课。”[21]但是,叶长青没有遵照唐文治的指示办理,径自向学生宣布学校已经解散,遣散大部分学生。只有少数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湘乡铜钿湾归队。后因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邀请,唐文治率全校师生转迁桂林。

迁桂后的师生在山区简陋的环境下,即使资源非常紧缺,代理校长冯振仍然维持着无锡国专的正常运转,并且创办民众学校,与当地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就这样,国专暂时稳定下来,并且仍然有所发展,不断有学生从四方赶来。就当时的条件来讲,这全赖国专师生的同甘共苦、刻苦自励的精神才得以坚持下来,并开创了国专流亡以来的“盛世”。直到1944年8月,日军逼近桂林,使得国专桂校再次陷入危机,众多师生被疏散,大部分桂籍学生各返本籍,人数急剧下降。且在往何处转移的问题上,师生意见不统一,多数师生主张迁校贵州贵阳,但由于西去之路被日军截断,这部分人留在当时学校所在的蒙山。而冯振所带的二十人在转移到姑苏冲后又移迁到大塘乡。此次迁校导致本就不多的人数再次分裂为两路。在这不停迁移的过程中,桂校师生生活极度困难,形同乞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使得代理校长冯振放弃国专,他动员一切力量,一直坚持到了抗战胜利。桂校师生克服资金和交通上的困难,开始复校无锡的工作。

除了在学校大政方针上平衡各方力量,使学校办学不致产生大的波澜外,尊重学生群体的感受,满足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赢得学生的认同与支持,也是国专办学成功的重要保证。(www.daowen.com)

如国专聘请的周予同在讲授经学概论时,所讲内容比较超前,甚至有以戏谑之语评价孔子的内容。少数同学向唐文治反映,他们不能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唐文治知晓此事后,派陆景周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遂发现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吸收新知识,打开了眼界,是有益处的。于是,继续安排周予同讲授经学概论,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

抗战胜利,无锡复校后不久,学校里就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学生们对个别教师的讲课不满意,要求更换老师;二是对学生的伙食质量有意见,大家交的伙食费很高而伙食太差”[22],唐文治派教务长王蘧常处理问题。王蘧常在听取了学生代表的意见后,很是体谅学生的心情,认为学生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合理的,同意更换老师,但是反复强调,要给年轻教师锻炼、适应的机会,不能对新老师存有偏见。并且同意改善伙食,并且明确伙食经费出处。这些举措立竿见影,学生们无不欢呼雀跃,进一步树立了国专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当然,在体贴学生的同时,对教师的利益诉求也善加体察而顺应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九三五年,中山大学请他(陈鼎忠)去担任史学系主任,待遇高于国专一倍,离家又近。但因师生情重,舍不得离开国专。他对其他教师说不能两全,当回家与家属商议。唐先生闻之,对冯振心说:‘陈先生下学期可能不来了,热烈举行假期话别会。’会上,师生情绪很激动。陈先生回湖南后,来信辞职,下学期到中山大学去了。”[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