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华国学院:温情的课外师生互动

清华国学院:温情的课外师生互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国学院虽然以增进学术、昌明文化为业,但是,师生们并不只是埋头于枯燥的学术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他们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颇具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茶话会、聚宴和郊游等。[56]这也体现了清华国学院浓厚的师生情谊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清华国学院的导师们不仅教给学生以知识,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莘莘学子展示着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万世之师的风骨。

清华国学院:温情的课外师生互动

清华国学院虽然以增进学术、昌明文化为业,但是,师生们并不只是埋头于枯燥的学术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他们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颇具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茶话会、聚宴和郊游等。蓝文徵就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一文中说:“研究院的特点是治学和做人并重,各位先生传业态度的庄严恳挚,诸同学问道心志的敬诚殷切,穆然有鹅湖、鹿洞遗风。每当春秋佳日,随侍诸师,徜徉湖山,俯仰呤啸,无限春风舞雩之乐。院中都以学问道义相期,故师弟之间,恩同骨肉,同门之谊,亲如手足,常引起许多人的羡慕。因同学分研中国文、史、哲诸学,故皆酷爱中国历史文化,视同性命。”[56]这也体现了清华国学院浓厚的师生情谊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国学院第一届学生就曾在办公室职员卫士生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参观了古物陈列所、京师图书馆,还在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教授赵元任的引导下进城参观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等兄弟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清华国学院的导师们不仅教给学生以知识,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莘莘学子展示着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万世之师的风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导师的“人格熏陶”,国学研究院规定,每月举行一次茶话会。每到这一时间,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吃吃点心,喝喝咖啡,畅所欲言地进行交谈,或讨论治学方法,或讨论人生理想、处世经验,大家有说有唱,气氛十分活跃。此外,每周末还举行一次师生同乐会,姜亮夫就清楚地记得:“任公先生和静安先生上课时很严肃,但一到同乐会这天,他们即兴表演的能力也使人吃惊。”有一次梁启超即兴背诵了一大段《桃花扇》,学生们本来都以为梁先生对这种下里巴人的俗作不屑一顾,没想到他背的一字不差。赵元任的表演更让人叹服,他给师生表演《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西安、兰州、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再从上海折回北京,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方言介绍名胜和特产,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令听者捧腹不止。[57](www.daowen.com)

另外,每到暑假,导师还经常带领学生同游北海、万寿山等地。颇让人回味的是1927年6月,梁启超携众弟子共游北海,静坐于静心阁,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尽抒人生感慨。梁启超还经常教诲弟子们治学不应放弃道德的信仰,在道德修养上,“在社会上造成一种不逐时流的新人”,在知识的追求上,“在学术界上造成一种适应新潮的国学”。并要尽可能地把“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追求”打成一片。

在国学研究院里,正是通过这些校内校外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距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亦师亦友,学生不仅近距离领会到一代学术大家的风采,也看到了名师大家在生活中诙谐有趣的另一面,各位导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国学院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代酷爱传统文化、醉心传承国学的名师大家”[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