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新亚书院在教学方面具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教学学术化。新亚书院吸取西方大学制度中的课堂教学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中国古代书院中的研究精神,使学生和老师在课程之余,形成一个个研究集团,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
钱穆十分提倡教学的学术化,并在新亚书院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对此钱穆说道:“只要是一间有名的大学,真像样、真够水准的大学,定是一间具有学术性的大学。”[38]为什么钱穆要大力提倡教学的学术化呢?其根源在于,他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的一般大学只注重课堂的讲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前做笔记,考试内容便为上课笔记的内容。此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毫无自己的思想可言,对所学知识亦缺乏深入理解。学生没有把老师所讲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学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的分数,考完了便将所学知识抛于脑后。有鉴于此,钱穆才会指出:“学问正是要学要问,听了记着不是学问,须自己在学、在问、在研究中,有了心得,那学问便是自己的。”[39]
为了使教学学术化真正实施,在新亚书院,对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讲授时间在学校外,还应设定一定的空闲时间留在学校,便于学生课下也能向老师请教问题。其二,每一课程的教师除了课堂讲授指定的教材外,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学生课外学习之用。
这对于教师将其做学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于做学问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无形中对于学问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最终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随之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大有裨益的。(www.daowen.com)
第二,侧重学生自学及实行导师指导。新亚书院在其教学实践中,融合中国古代书院教学与西方大学教学中各自的优点,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对此,钱穆曾说:“于讲堂讲授基本共同课程外,采用导师制,使学者各自认定一位至两位导师,在生活上密切联系,在精神上互相契洽,即以导师之全人格及其生平学问之整个体系为学生作亲切之指导,务使学者在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对于其所习学业仍继续有研求上进之兴趣与习惯,以药近来大学教育专尚讲堂授课,口耳传习,师生隔膜,以致学者专以学分与文凭为主要目标之流弊”[40]。显然,导师制是针对当时大学教育只注重课堂讲授,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学分和文凭以便将来谋一份职业的弊端提出的。学校采用导师制,使学生和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应有的文化知识,而且能够在无形中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激发其自身求学的兴趣与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终身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在新亚书院创立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教师、学生数量都很少,但教师与学生互敬互爱、亲如一家,教师严谨的做学问态度与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在新亚书院发展中,教师与学生数量剧增,师生关系大不如前,但是,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的结合,从教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师生关系淡薄、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弊端。这对于新亚书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教学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都不约而同地把西方的课堂教学与书院的个人自修加导师指导结合在一起,使西式教学高效率传输知识的优势与中国传统教学最大限度提升个人修养的优势都得到了发挥。这是非常睿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