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西教育融合:民国大学的教学与导师制

中西教育融合:民国大学的教学与导师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锡国专初创时期,唐文治接受书院教学的有益经验,实行教师主讲,质疑问难,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钻研学问,发展学生的个性,无锡国专开始实行导师制。总之,改制后的无锡国专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的优点,又融入了西方大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加以结合改造,使得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和西方现代大学教学实现了成功的有机结合。这为无锡国专营造了师生之间自由探讨、教学相长的氛围。

中西教育融合:民国大学的教学与导师制

余子侠所著的《工科先驱 国学大师——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一书中将1920年学校开办到1927年学校改制时期的无锡国专称作“小型书院式高等学馆”。“说它‘小型’,就其师生队伍规模而言;说它是‘书院式’,就其教学管理方式而言;说它是‘高等学馆’,就其学术专业水平而言。”[36]寥寥几字基本概括了专修馆时期无锡国专的教学特点。

无锡国专初创时期,唐文治接受书院教学的有益经验,实行教师主讲,质疑问难,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但是无锡国专与旧式书院还是有区别的,其中最主要区别在于学生被编班上课,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上课时间。至1927年钱基博、冯振来校任教之前,无锡国学专修馆除馆长唐文治亲自授课,陆修祜任其助教外,教习只有朱文熊、陈柱两人。他们四人教学各有专长,唐文治善于疏通大义;朱文熊善于细致分析,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思考;陈柱讲课不拘于讲义,文章等熟记于心。教学课本都是选用原典,没有用选本、概论之类的教材,重点教授古籍原书,也没有文、史、哲的分科,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重在启发与自学,教与学并不完全局限在课堂之上,加上规模较小,使得师生交往密切。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多,旧有的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不能适用,教学方法逐步向同类的一般学校靠近,走向借鉴西方大学的教学经验且仍保持自身特点一途。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钻研学问,发展学生的个性,无锡国专开始实行导师制。

其在实行导师制时,是在西方经验之上吸收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的长处。无锡国专所实行的导师制,并不是像西方高等教育中所实施的导师制那样针对学科分组,而是“同学兴趣所近,自行签名认选教授为课外导师”,以导师个人为主,师生自由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方法,自由安排指导时间。(www.daowen.com)

导师制是一般课堂教学的补充,老师通过对学生课外的专门指导,针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问学或讨论。导师制加强了老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训练和引导,密切了师生间学术的探讨,起到了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这种课外指导不拘泥于课程教学内容,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这种导师制,清华学院也实行过,不过由于其教学对象都是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导师制便成为其指导学生研究的基本教学方式……而在国专,由于所招学生为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故导师制只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补充,以便为学生的课余自学或深入研究学问提供条件和指导。”[37]无锡国专的导师制是采取自愿选择导师的原则,并没有硬性规定,且导师制对学生的学术水准要求较高,一般是在学生升入高年级时才进行的,以此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低年级的学生,除了课上学习外,没课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的图书馆自修自学,如有困难困惑之处,就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也可进行切磋讨论。这对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改制后的无锡国专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的优点,又融入了西方大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加以结合改造,使得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和西方现代大学教学实现了成功的有机结合。这为无锡国专营造了师生之间自由探讨、教学相长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