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亚书院创立之初,钱穆即提出了为学与做人并重的育人目标。由于当时学生大多“专为谋个人职业而求智识”以及“博士学究式的专为智识而求智识”,学校教育也是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针对此种弊端,钱穆指出,惟有人文主义的教育才能拯救此种弊端。而人文主义教育的要义,首在注重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对此,钱穆这样申述:“书读得好,将来事业做得大,家庭生活过得舒服,都应该的。可是,更应该而更重要的,你得要懂做一人。”[13]在此,他的言下之意是,做人是比为学更重要的事情,求学的最高宗旨是做人。既然求学的最高宗旨是做人,那么,做人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钱穆说,“读书的目的必须放得很大。要替文化负责任,便要先把自己培养成完人”[14],这就把新亚书院培养人格上完善的人这一宗旨说得很清楚了。
当然,除了人格完善这一宗旨,培养知识上的通才也是新亚书院所特别关注的。《新亚学规》第9条提到:“于博通的智识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15]在1950年3月的《招生简章》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本书院一切课程,主在先重通识,再求专长。首先注重文字工具之基本训练,再及一般的人生文化课目,为学者先立一通博之基础,然后再各就其才性所近,指导以进而修习各种专门智识与专门技术之途径与方法。务使学者真切认识自己之专门所长在整个学术、整个人生中之地位与意义。”[16]从上述两条材料可以看到,在育人的智性目标上,新亚书院的追求是通博之才。
总之,新亚书院的育人目标是为学与做人一体的。对于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新亚书院1950年3月的《招生简章》中:“本书院创立于1949年秋,旨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本此旨趣,一切教育方针,务使学者切实了知为学做人同属一事。”[17]一句“为学做人同属一事”,将为学与做人一体的目标追求揭显无疑。另外,在钱穆以老教师的身份诱掖后进教师时,也曾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先生除却督促学生在本课程之进修外,他还能使青年在理想上、精神上、人格上,有所感召,有所启示,有所扶掖,有所奖成。这样的一位先生,他不仅是经师,更成为人师。”[18]在此,教师不仅要做经师,还要做人师之意,不正蕴含了将学生培养为德智合一的人才之意吗?(www.daowen.com)
总之,在人才养成的目标设定上,清华国学院、无锡国学专修馆、新亚书院都是把为学与做人视为一体,力图培养德智合一的人才。这在教育的功利主义、知识主义盛行的时代,实在是一股清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