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自身规律的发展,不断地发展着。但无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如何变化,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是一项永恒的工作。
(一)“互联网+”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2015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重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应该说,网络的技术条件给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网络活动与交流,将教育理念融入到网络环境中,影响和指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形成,能够以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手段引导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当校园文化遇到“互联网+”时,就为校园文化建设开拓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利用“互联网+”思维,有的高校打造出“互联网+”思想教育、“互联网+”文体活动、“互联网+”学生服务、“互联网+”社会实践等,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社区和平台使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聚合在一起,增进了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这些创造性的行为高度契合了“互联网+”的理念和思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
可见,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校园文化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使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得到大大提高。网络拓展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和途径,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使终生学习成为普遍趋势。网络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近乎无限的资源空间,借助网络能充分展示丰富多彩、声形并茂的校园文化,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和传播渠道,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便捷,学校可以根据校园主导精神和网络特点,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才艺表演、交流、讨论等活动。同时,利用网络开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建立科学、创意乐园,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传播工具,传递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才学,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艺术文化,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互联网+”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文化的地位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建设好网络阵地,开展好网络法制宣传、网络文明教育、大学网络道德教育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合理、高效的网络应用,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和文化引导发挥积极的重要影响;反之,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导致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受不良思想侵蚀走上歧途等,就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互联网+”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前进的趋势和方向已定,高校必须张开怀抱,大胆地拥抱互联网,在这片新的天地加快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www.daowen.com)
(二)“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产业的跨界合作与融合。“文化+”是指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其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为事物植入文化的DNA。“文化+民族”,为民族注入凝聚力、向心力和内生力;“文化+社会”,使人类社会智慧能动、有机有序、不断进步;“文化+中国”,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文化+城市”,使城市成为智慧的家园;“文化+产业”,搭建起产业攀缘上升的云梯,为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新产业、新创意、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N”,拓展无限空间,注入无穷潜力,催生出无限的创意创新创造。
可见,“文化+”把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一切事物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同时,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什么,怎样“+”,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更是一种新思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诠释。在实践中,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文化+”的有益探索,如“文化+城市”“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这些探索以文化为引擎,不断提高各领域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形成了新的发展特色和亮点。
大学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摇篮,以其独特的气质来引导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以科学长远的前瞻意识来筹划未来,理应成为引领文化发展的一面旗帜。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应当有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提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方面,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低层次、杂乱无序的文化建设和活动要大胆取消,整合资源,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形成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水平,以高雅的校园文化吸引和熏陶师生员工,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之魂,成为学校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只有校园文化的层次更加高端,内容更加丰富,才能得到师生员工的欢迎,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才能在“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主动融入师生员工,要主动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科学研究、课堂教学、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从而形成“文化+科学研究”“文化+科技合作”“文化+社会实践”等。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不是脱离实际的自我发展、自我陶醉,而是必须扎根于师生员工,结合他们需求,结合学科建设、科技合作、课堂教学等工作实际,使各方面工作能够发挥文化的引擎作用。只有这样,校园文化的发展才有根基,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