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研究

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师中几类具有特殊主体作用的群体1.名师大家行为世范的渗透作用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优秀的教师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他们以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营造清新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研究

(一)教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体现

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有同样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以及胸怀祖国、爱国忧民的情怀。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群体,他们在工作中如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做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在培育优秀学风方面,教师可以推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杜绝迟到、早退、旷课和不规范行为,在学生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从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教学和科研过程,来完成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这是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非常重要和直接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师德和师风,都以其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风和修养。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染直接构成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潮流和取向。

第二,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现着所在大学的基本文化精神。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这种文化活动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来完成。许多优秀的大学教师都因其卓越的教学和研究而获得人们的认可。教师的地位和名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自己的学术成就建立的。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变化并得以更新,也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示范和启蒙,启发并帮助学生以积极、开放、创新的观念对待科学研究和知识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适应性。

第三,大学教师也是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品质与品位的生力军。从某种角度说,校园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讲的建设实质就是提升校园文化,即把高校的校园文化建成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文化。大学教师使大学成为天然的知识高地和人才高地,使大学成为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示范知识和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大学可借此打造知识型文化的良好基础,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层次。

总之,教师通过传递和创新文化发展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熏陶和浸染缩短了古今中外文化之间的距离,也使大学校园成为多种文化和知识的集萃地,从而使新的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教师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着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的良好风气,确实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重要主体的作用。

从以上阐述可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层面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其主要职能体现在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影响之中。而在精神文化建设这方面,名师大家、青年教师以及由教师担任的辅导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师中几类具有特殊主体作用的群体

1.名师大家行为世范的渗透作用

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要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优秀的教师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他们以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营造清新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学术品格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际上,蔡元培、张伯苓、陈寅恪、陈垣、吴玉章、蒋南翔、成仿吾……无不都是学术与道德的双楷模,他们的高风亮节,仰之弥高。正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逢”,这些优秀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备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既为学生,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www.daowen.com)

名师大家作为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往往能带动一大批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钻研学术。实际上,全国各高等院校每年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优表彰活动:既有教学名师,又有技术能手,还有教学标兵;不仅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还有先进工作者。总之,众多的表彰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彰显优秀人物的事迹,以促进更大的进步。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2005年对全校各学科中33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进行了隆重表彰,授予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并出版了荣誉教授的论文集,宣传部门、校史研究部门还对荣誉教授进行了口述采访,以各种形式刊发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学校此举表达了一种价值取向,即全体师生不会忘记这些老教授对学校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从而营造出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氛围,并通过名师大家的事迹介绍,影响和感染着莘莘学子。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这些名师大家充分地发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2.青年教师便于沟通的特殊作用

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是相当大的,青年教师因其政治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而有别于老教师,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比较特殊。首先,青年教师传统的旧观念比较少,对新事物的态度更为积极,因而很多想法和做法与大学生更为接近,也就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其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相近,文化背景差异不大,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接近。这样,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交流的障碍较小,易于成为朋友。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青年教师担任着比较关键的任务。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开始认识到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或对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岗位培训的办法,在师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强化训练,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或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讲学,或由老教师带年轻教师,或安排年轻教师外出进修等,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提高水平的环境

3.辅导员及时引导的桥梁作用

高校学生辅导员大多数是教师兼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各高等学校都设有大量的辅导员岗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班主任(班级辅导员)、院系辅导员、宿舍辅导员。大多数学校都是由教师担任学生的辅导员,也有清华大学等少数学校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员。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特色,他们不仅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学生的一线管理工作。辅导员既是学校各项制度的代表者、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学生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言人,是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

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高校校园是一个思想文化风云激荡的地方,是多种思潮汇集和撞击的地方。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对青年学生的西化、分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二是目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及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提高修养、安心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调节把握,更需要辅导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大学生的帮助和引导。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大学辅导员工作应以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程序为主线,以学生的问题意识为重点,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的提高,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积极进行多种课堂学习、实践操作模式的探索;以学科创造性教学和实践创造性活动为重点,营造民主、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校园独有的人文风格,把握社会时代精神,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载体。

由于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最贴近学生的主体,所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激励培养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校园文化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