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

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是一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该活动已经坚持了十余年,是清华大学树立教书育人典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一项重要活动。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是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主体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途径,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在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是一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该活动已经坚持了十余年,是清华大学树立教书育人典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一项重要活动。1998年,第一批良师益友由全校研究生投票选出。2008年3月,37位当选第十届良师益友的研究生导师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在千余名师生面前接受隆重颁奖。十年来,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一直牵动着清华的每位研究生和导师的心,成为清华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十年共计选出良师益友931人次,参与评选的研究生人数超过7万人次。学生撰写征文展示导师的感人事迹,请老师谈论教书育人理念,由师生一起制作展板、DV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上网投票评选导师,安排学生为导师颁奖,这些环节的设置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师生间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保证了评选出的导师是真正受同学们喜爱的良师益友。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是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主体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途径,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进行主体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教育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育活动主体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的。以教育本质观来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过程;以教育价值观来看,教育的价值在于把个体培养成为具有能动性的社会生活的主体,从而使教育达到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的目的。

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严格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创造宽松的气氛和环境,注重发挥其创造性,注重在尊重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将社会规范传递给他们,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使其在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用主体教育观来指导大学生,在有效地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发展。

(二)把握激发大学生发挥主体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主体之一,激发其发挥其主体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法

这是我国最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这个方法无论如何演绎,都比较枯燥,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www.daowen.com)

2.制度管理法

制度管理是学校用比较规范的制度,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能力的途径做一个严格规定,这样有助于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即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表现加以评判,使学生在适应这些标准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按照正确的成材标准要求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的主动性。

4.正面激励法

激励就是用激发和鼓励的方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产生愉快的内驱力,去发挥能动作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和情感激励法等。

5.自我设计法

自我设计法就是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基础,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目标进行设计,并努力争取实现的方法。实践证明,由被教育者发自内心地对行为进行的自我控制,效率远远高于领导或教师直接检查和监督的他律性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