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在高校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化社会中,高校作为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文化机构,也必将向信息化高校转变,网络文化的价值必然会大大提高,从而使网络文化的特殊性融合到高校文化当中,形成特殊的校园网络文化。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扎实推进其蓬勃健康发展。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学实现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之一。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是大学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方式。校园网络使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不失时机地增加各种新的信息资源,开拓高校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将会始终成为推动远程教育和终生学习体系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文明工程”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更是大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进入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依然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应当高度重视。
(二)积极抢占网络舆论主导阵地,提高网上正面引导水平
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为此,我们要营造先进的网络文化氛围,成功占领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变他们的关注点,使他们远离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内容,接触更多有益于其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网络文化。
1.加强正面引导,创造积极文化氛围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导向性,引领网络文化主旋律。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文化冲击,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强化阵地意识,增强现代意识,彰显文化时代特色,旗帜鲜明地传播先进文化,并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给大学生以引领和指导。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教育活动,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网络,提高学生的网络甄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和谐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免疫力和判断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如在网上设立“党旗飘飘”“红色家园”“入党导航”等网页,开展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理论学习、“两课”辅导答疑等栏目,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交流思想的园地,党建、团建宣传的窗口;进行正确、理智、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好的,是符合国情校情的,是可以借鉴吸收的,哪些是糟粕,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困惑,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渗透的自觉性。
2.夯实舆论阵地,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化、个性化、实用化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针对学生建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文化,例如加设重要新闻、论文资料、娱乐休闲等板块,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化与个性化发展,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的使用中来,加强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信赖,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网络舆论导航阵地建设,提升舆论引导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提供优质网络文化资源服务(www.daowen.com)
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努力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科学水平、技术层次、教育功能和信息交互作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受众,要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大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得到了学生广泛认同和欢迎,使校园网络成为学习的平台、生活的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就业指导的平台、文艺娱乐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用道德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战胜情绪的盲动。
必须着眼于高校实际,精心策划和设置,既要确保网上内容的正确性,又要使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开设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频道和栏目,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生命力。如开设各种论坛、心理咨询、热线服务、新闻快递、视频点播等栏目,提供各种网上学习资源等,以此拓展第二课堂空间,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此外还可通过设立网络信箱、网络聊天工具等,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四)加强监管,构建和谐网络文化规范
1.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职权分明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文化队伍,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次发展、向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应该是多层面的,既要有专家教授及时传播学科前沿信息,又要有院校领导实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既要有职能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对政策的解释,又要有骨干教师的答疑解惑等。其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为重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网络文化意识、网络管理能力等是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高校要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营造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氛围。
2.加强监管,构建绿色网络文化
要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净化和规范,及时过滤各类虚假信息、非法信息,处理垃圾信息,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大学生不受恶性言论和歪风邪气的影响。努力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规范和制度,加强技术监控和网络安全工作的力度,使师生形成自觉约束和相互监督的网络行为意识。同时,要努力培养青年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提高网络道德素质,使学生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自控、自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规范。通过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载体。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学科建设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网络文化自身的研究。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学科的发展脚步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这种互相牵制、相互作用的不平衡发展必将带来不良的后果。高校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抽调专职的研究人员,深入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等。我们要用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的教育观念武装头脑,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工作。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例如校园文化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应如何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等问题,都迫切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新的理论解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