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1.辅导员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班级的重要负责人,在班级工作的组织、管理、策划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开展、班级发展方向以及教学环境优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一定要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诠释好引导、优化班级文化的重要角色。没有引导,班级文化容易迷失方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首先,辅导员要塑造自身人格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增强班级凝聚力。其次,辅导员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作积极的尝试,从而不断提升自信心。再次,辅导员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在尊重与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才会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度。最后,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困难和阻力,辅导员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制定目标,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以及自我完善。
2.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配合,因而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和尊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特点,遵循学生身心、个性发展的内在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心灵世界,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育目标。
3.以大学生干部为抓手,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干部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执行者。为了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选举出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设置传统意义上的干部角色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特点开辟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的新岗位,调动更多有能力、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来。辅导员要及时悉心引导、培养学生干部,传达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关注班级文化发展动态,把握其发展方向,并实时监督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除了指导及安排工作外,辅导员还要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决策班级文化的构建,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和新鲜创意,以其更乐于接受的形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抓住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是塑造优秀班级文化的关键。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学风作为保障,班级文化的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的竞争态势,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和巩固班级文化,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集体。
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保证同学与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学生干部要及时收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不适应,让师生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尽快磨合和解决问题,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优秀班级文化的存在,可以给班级成员及师生间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和沟通空间,更好地协调教学活动。其次要密切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状况,根据个人特点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活动,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针对班级中一些学习落后的同学,要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其进行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引导他们走出学习误区,从而提升班级同学的整体学习水平,缩小两极差距,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学习上的齐头并进能够避免学生间的分化和隔阂,有力地将同学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发奋学习,由此增强的集体凝聚力和自豪感,必将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最后还要积极组织策划与学习相关的竞赛评比活动,以达到巩固知识、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促进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www.daowen.com)
学习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任务,学习质量也是一个班级的生命线。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基础,能使工作、活动与学习平衡协调发展,保证同学们有足够的精力、热情与积极性,并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使班级管理工作、文化建设的开展更加顺利。
(三)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的载体
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班级温馨和谐气氛的关键。有意义有特色的班级活动能够提高班级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对班级的文化建设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集体参与文体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学会合作、增进了解、培养默契、加深友谊,并能得到展示个人风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能够发掘培养班级人才,有利于完善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开展丰富的班级文体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策划组织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促进自身和集体的全面成长和协调发展;从不同领域得到启迪和收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文体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
在积极开展班级特色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的活动,展示班级文化与风采,激发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在与其他班级的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班级文化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各班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专业之间的见面会、经验交流会,可以从优秀的班集体中得到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
总之,班级文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努力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开展活动要变命令为倡导,变接受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自觉地塑造优秀的班级文化。
(四)建立健全班级文化规章制度
一个成功的集体必须有每个学生都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并形成科学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对班级制度文化学习、吸收、内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纪律性的教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价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严谨的制度文化氛围也有利于班级精神文化的渗透和作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问题。民主性就是要求班级的基本制度都应由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确定,让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由辅导员进行综合取舍,明确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的标准,形成一定的规范条例。这样的制度,既能够有效地杜绝不良的个体文化对班级成员的影响,又能为日后的班级管理实现公平和公正奠定基础,是维持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保证。
科学性就是要求班级制度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特别要加强班级管理的激励性。所谓班级管理的激励,就是运用激励手段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从而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班级激励有两个基本前提: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全面、清晰地掌握学生需求的关键点;其次,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可供选择的激励方式,除了目标激励以外,还有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其他方式。班级制度应该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赋予制度以灵魂,更好地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