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Queensland, Australia)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岸,太平洋珊瑚海西部,北起托雷斯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长达2600公里左右,最宽处161公里。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整个堡礁区可分为3个各具特点的区域:北部区,在南纬16度以北,水深一般不到30米,沿大陆架边缘排列,其中一些礁体宽200~1000米以上。中部区,在南纬16~20度之间,水深30~60米。由于海浪和洋流的冲击以及潮汐等的侵蚀作用,许多礁体已出现破损或退化现象。南部区,自南纬20度左右往南,最大水深60米以上,多大陆架边缘礁,礁体壮观,较分散。在斯温群礁以南,大陆海岸线凹入,形成了较宽阔的南回归线水道。
大堡礁由大约2900多个大小不同、星罗棋布的珊瑚礁、珊瑚岛、沙洲和潟湖岛礁组成,分布在约344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面积小者几公顷,大者1万多公顷,有的地段被不到200米的海湾隔开,而另一些地段两礁相距可达20公里。退潮时约有8万公里的礁体露出水面,而涨潮时,大部分礁体被海水掩盖,只剩下600多个岛礁忽隐忽现,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哈米顿岛、琳德曼岛、蜥蜴岛、芬瑟岛等较为有名。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海上交通航道。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由数十亿只微小的珊瑚虫所建构成的,是生物所建造的最大物体,就算从外太空也能看到。有的科学家预测,大堡礁至少已有3000万年的历史。大堡礁区域属热带气候,主要受南半球气流影响。大堡礁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摄氏度,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性变化都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水温适宜,生态条件较稳定,浮游生物丰富,水域内海洋生物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大部分与印度洋、太平洋类同。海洋动物约有珊瑚虫350种,海绵1万种,软体动物4000多种,棘皮动物50多种,鱼类1500多种以及多种海龟等。海洋植物以海藻类最重要,特别是构成礁冠的红藻,为千百个礁体镶嵌上边框,绚丽多彩,诱人观赏。除了水生生物之外,在海水浸不到的礁岛上,还栖息着240多种鸟类,生长着椰树、棕榈等热带地区的植物。大堡礁不仅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
大堡礁自然条件适宜,无大风大浪,成为成千上万种海洋生物的安居之所,构成了世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洋公园、珊瑚水族馆,被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堡礁在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曾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大堡礁明朗的气候、美丽的珊瑚、原始的礁岩、纯白的沙滩、活跃的海洋生物与种种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一睹风采。(www.daowen.com)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其所在的海洋生态系统因珊瑚生长的条件十分苛刻而显得敏感脆弱。大堡礁周围地区最早的定居者是澳洲的土著人,他们在大堡礁的渔猎活动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但没有对大堡礁造成破坏。然而20世纪前期,由于人类肆意开采岛礁上经济价值极高的鸟粪,在周围海域大量地捕鱼、鲸、珠母等生物,以及大规模地进行海参贸易,大堡礁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严重破坏。另外,由于近20年气候的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水酸性提高,使珊瑚礁的结构虚弱,大量的珊瑚白化死去。加之有大量的荆冠类海星在吞食珊瑚虫,使大面积的珊瑚礁遭受损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了保护大堡礁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于是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75年制定了《大堡礁海洋公园法》(1990年和2004年又经过两次修改),1976年成立大堡礁管理机构,1979年设立大堡礁海洋动物园管理处,1983年禁止在大堡礁区域勘探石油和采矿,划定了商业性捕鱼区和资源保护区,并大力发展旅游业。1999年制定了《大堡礁地区(禁止采矿)条例》,2000年又制定了《大堡礁海洋公园(水产业)条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