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济南糖酥煎饼:阿庆哥的推荐

济南糖酥煎饼:阿庆哥的推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咱济南,有一种甜点特产,既能满足口腹之欲,绿色健康、不发胖,还方便携带,便于长时间存放。它就是糖酥煎饼。糖酥煎饼的历史糖酥煎饼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大约三百年前。糖酥煎饼真正问世,是在20世纪20年代。咱济南的糖酥煎饼,被称为是“中国一绝”。糖酥煎饼,也是很多济南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谁要是手上有块糖酥煎饼,也得赶紧向小伙伴显摆显摆。作为传统民间食品的糖酥煎饼,率先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济南糖酥煎饼:阿庆哥的推荐

深冬时节,抵御严寒特别需要补充能量,而补充能量最迅速的,莫过于甜食。大冷天,来杯热饮,再配上一块甜点,想想都觉得惬意又暖和。那吃点什么甜食呢?咱济南,有一种甜点特产,既能满足口腹之欲,绿色健康、不发胖,还方便携带,便于长时间存放。它就是糖酥煎饼。

糖酥煎饼,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又甜又酥。

它色泽浅黄,薄如蝉翅,一口下去,脆生生的饼皮在口腔中爆开,又瞬间酥化在舌间,甜味升起来,却不抢风头,反而更加撑起小米的清香,散发出农家食品特有的清新、质朴。

在历城区柳埠镇,阿庆哥见到了烧柴火摊煎饼的鏊子。这位村民摊的是玉米面煎饼。舀一勺磨糊,往鏊子上一浇,刺啦一下,热气冒上来,再用筢子来回刮,煎饼就摊好了。

村民摊煎饼

阿庆哥正在尝试摊一个囫囵的煎饼

阿庆哥看到也忍不住跃跃欲试。他小时候也摊过煎饼,那时候烧的是刨花。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手法,可是,阿庆哥怎么也摊不出个囫囵的煎饼,还被烟熏得眼泪哗哗流。

煎饼好吃的关键是磨糊

煎饼好吃,关键在提前磨好的磨糊上。过去,磨磨糊都得靠人工,一般要磨三道程序。

第一道,先要用滚碾来一遍,当地人管它叫“压糁子”。

第二道,再用像条小河沟似的石碾,叫“沟碾”,人来回这么推,就可以把玉米、麦子、小米等粮食碾碎。

第三道,就是用石磨来磨,它有一个挺霸气的名字,叫“虎头单眼磨”。

刘氏糖酥煎饼传承人刘俊强说:“这个虎头单眼磨是刘家祖传的老磨,现在还能用。你看它两边这两个凸起,有点像老虎耳朵。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眼,一般的石磨都是两个眼,一个磨干的,一个磨湿的。像这种单眼的,只能磨湿的,因为是单向,出料沟长,磨出来的糊糊又稠又细。”

糖酥煎饼的历史

糖酥煎饼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大约三百年前。相传历城区柳埠镇黄巢村刘家祖上出过一位武探花,叫刘龙。当时他从河南开封卸任返乡,皇上就在南部山区黄巢村一带赐给了他三百亩地,刘家就此扎下了根。

刘龙有三位夫人。其中,大夫人做得一手好煎饼。她利用自家产的粮食,带着儿女以及街坊四邻一起做煎饼、卖煎饼。没想到这一卖卖出了名堂,名声大震,刘家也因此成了煎饼世家。(www.daowen.com)

刘俊强说:“我的老老祖奶奶,也就是刘龙的大夫人,是泰安人。我们家这一支,就是从刘龙大夫人这一支传下来的。那个时候她是从泰安带过来的摊煎饼的手法,也就是从新泰的楼德到现在的历城这一带,都是这种。那个时候我们家摊的煎饼,没有像现在这么脆,但也非常好吃。”

糖酥煎饼真正问世,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济南煎饼界有“泰历”的说法,“泰”指的是来自泰安的王维康,“历”指的是历城的刘洪均。王维康在五龙潭附近卖煎饼,刘洪均在大观园那里卖煎饼,两人旗鼓相当,并称“煎饼王”。

刘俊强说:“糖酥煎饼,是我的老爷爷,也就是刘洪均,和王维康一起交流、切磋出来的。当时市面上就是那种卷着吃的普通煎饼,比较难咬。他俩也算是惺惺相惜,在一块没事就琢磨创新,最后做出了这种又甜又脆的糖酥煎饼,口感和以前大不一样。这种煎饼其实更像一种点心。一开始两家都做,但是王家没有坚持下来,而我们刘家坚持下来了,然后把糖酥煎饼发扬光大。”

就这样,糖酥煎饼成了咱济南家喻户晓的美食。不过,这还不是糖酥煎饼最辉煌的时候。您知道吗?咱济南的糖酥煎饼,被称为是“中国一绝”。这个名头是怎么来的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本来,糖酥煎饼在咱济南一直很火,但是从1928年开始,老百姓就吃不着了,为什么呢?因为1928年发生了“五三惨案”,日本人占领了济南,打那糖酥煎饼就不卖了。直到抗日战争,咱们的煎饼才重出江湖。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糖酥煎饼也出了不少力。你想,煎饼泡上水,就是粥;夹上咸菜,就是干粮。煎饼本身储存时间长,行军打仗充饥果腹最合适不过。

刘俊强说:“当时我爷爷刘克祥17岁,整个老刘家,有专门做煎饼的,还有推着小推车往前线给战士送煎饼的。这个小车呢,一车能推300多斤,一个人推,一个人拉。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老刘家把煎饼送到济南、徐州这一带,八路军都吃过我们的煎饼。淮海战役时,我们送煎饼最远送到安徽蚌埠。”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咱济南的糖酥煎饼,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上了国宴。刘氏糖酥煎饼传人刘俊强说:“那时陈云的夫人于若木,是著名营养学家,也负责中央领导人的配餐。她听说了咱这个糖酥煎饼后,专程来厂里视察,认为咱的煎饼原料、做工挺讲究,还香酥可口,营养丰富。当时我爷爷上北京去人民大会堂送煎饼,那是他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特别自豪。再后来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特意为糖酥煎饼题字:‘中国一绝’。这也是济南食品的骄傲啊!”

糖酥煎饼,也是很多济南人儿时的美好回忆。小时候家里穷,糖酥煎饼也是稀罕物,虽不至于非要等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但只有小孩听话表现好了,大人才会买上块糖酥煎饼当作奖励。谁要是手上有块糖酥煎饼,也得赶紧向小伙伴显摆显摆。你一口,我一口,小心翼翼咬上一口,酥脆酥脆的,还得用手接着渣渣,生怕浪费一点,吃完再互相看看嘴角的煎饼渣,笑作一团。快乐如此简单,又是那么满足。

刘俊强说:“20世纪90年代,糖酥煎饼最火。一开始,它进过学校,是纬二路小学等很多小学的课间餐。后来糖酥煎饼还成了咱济南婚宴宴席上一道必备的喜庆菜,只有一千块钱以上的席才能用。席上的煎饼像打火机那般大小,里头插上写着各种吉利话的签。很多高档酒店都用过。”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对品质追求的提高,糖酥煎饼做得也更讲究、更卫生了。它不再是光秃秃的了,而是穿上了新衣服,还有了新名字,叫“野风酥”。

刘俊强说:“‘山风拂来乡土情,村姑捧出野风酥’,这是野风酥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原料来自山区,做煎饼的人也来自山区,这样就更能体现我们老济南特产糖酥煎饼的传统风味、乡土之情。”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作为传统民间食品的糖酥煎饼,率先实现了工厂化生产。通过十多年的技术革新,生产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从上料、压筢、旋转到揪揭煎饼,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原先一名工人一天摊30多斤煎饼,而现在一人一天能摊300多斤,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做出的煎饼更精致,口感也更好了。

刘俊强说:“现在咱们的煎饼,除了糖酥煎饼,又新出了香酥煎饼、软煎饼。像香酥煎饼里边,加了核桃、花生、芝麻,这样口感更好,层次更明显。现在咱们的煎饼,在山东以及江苏的144个高速服务区,在京沪高铁山东段的客运站,以及华北的机场都设有专卖店,在咱们济南各大商超以及华北、东北的商超里边,都能看得到咱们老济南的糖酥煎饼等系列煎饼。”

济南美景美不胜收,济南美食回味无穷。无论您是回乡探亲,还是朋友聚会,不妨带上一份咱济南的糖酥煎饼,让济南这种传统美食,陪伴咱们甜蜜过冬,迎接新的一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