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人爱喝茶,不仅在家里喝,还喜欢到茶馆里去喝。过去,各种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档次有别,叫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茶馆里折射出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人生。
现在济南也有很多喝茶的地方,而在过去,喝茶的地方要比现在多得多。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茶馆遍布济南的大街小巷。当然它们档次有所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济南人把一等的茶馆称为“茶园”,次之的称为“茶社”,再低一等的叫“茶棚”,而将最次也是最普及的呢,叫作“茶馆”。这种叫法特别有意思,老济南人所说的茶馆其实就是茶水炉。
早年间,在老济南的旧街巷中,几乎每条街上都有茶水炉,街头巷尾、当街小铺面,屋里面盘个大炉灶,可以同时烧开七八把铜壶。哪家来了客人,需要冲茶了,主人便会吩咐内人或者孩子,说“到街上某某茶馆,打壶茶水去”。这里的茶水,是指冲茶之水,其实就是白开水。这茶馆,就是卖开水的。但是济南人呢,偏偏不叫“开水”,而叫“茶水”,偏偏要称这茶水炉为“茶馆”,好生奇怪。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古人遗风,比如说,《水浒传》里边把馒头叫作“炊饼”,把热水唤作“茶汤”;第二就是茶水炉以卖开水为主,但也兼卖粗枝大叶的大碗茶,所以叫茶馆也没错;第三,济南人卖开水即为冲茶,所以称为“茶水”,也可见济南的饮茶之风是何等的普及。
有茶有座,露天搭建,较为简陋的茶馆,济南人呼作“茶棚”。茶棚多是居泉边河畔,数间空地,露巷街口,靠泉近水之处。早先出名的,东门桥有柳园,黑虎泉边有三皇庙,皆以近泉靠河、风景优雅取胜。
茶棚多用围席或帆布搭成,茶桌三五张,凳椅十数把,较为质朴简陋。也正因此,倒也随意,方才成为市井小民的一方乐土。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不讲等级,无施礼仪,天南地北,胡喷海咧一气,天大的自在啊!
真正意义上的茶馆,济南人叫“茶社”。早先,大明湖畔有一家下棋人常去的茶馆,是曲水亭茶社。这家茶馆从大清、民国一直开到20世纪50年代初。百余年间,棋坛高手的搏杀故事多数是在曲水亭茶社里上演。人多热闹的地方,茶社往往也是书场、曲艺场。(www.daowen.com)
比如说,老济南大观园里有一家专门说相声的,是晨光茶社。这家茶社,老济南都知道。它与北京的启明茶社是齐名的,当时人称“南晨北启”。
又比如说,老舍在《趵突泉的欣赏》里写听大鼓书,去的大约就是望鹤亭茶社。趵突泉畔的这类茶社,都有玻璃明窗,茶客尽可一边品茶,一边听书,也可以忙里偷闲,扭头朝着窗外看上几眼泉景,那可谓是一举三得!
济南的老茶馆,最可担当“曲山艺海”之称的,那就是茶园了。在《老残游记》里,黑妞、白妞唱梨花大鼓的那家晚清茶园——明湖居就不必说了。
民国之后,有名的茶园多集中于繁华的商埠区,比如新市场的广于茶园、大观园的共和厅茶园、经二路上的青莲阁茶园等。真可谓是茶烟袅袅,人声鼎沸,书鼓声声,茶客盈亭!
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茶馆多?首先,它是平民的、大众的,质朴、随意,兼容大俗大雅,兼具仁爱和博爱精神,这也正是中国老茶馆的精髓。其次,那个时候的茶客,无论贫富尊卑如何,都不妨踱进茶馆里闲坐坐,也不都是谈生意或者谈事,就是摆龙门阵,为聊而聊,颇有些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
现在还真是挺怀念那时候的光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