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素有“曲山艺海”之称,艺术形式很多,为了养家糊口混口饭吃,艺人之间竞争也是很厉害。山东快书出了很多有才华的艺人,影响也逐步扩大。然而,它却走上了一条歪路,在原本的英雄故事中加入了“荤口”,艺人们管这叫“脏活儿”“臭活儿”。
杨立德的大弟子、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赵连甲说:“艺人为了生存,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就说‘荤口’了,就是说黄色的东西。但是这样呢,他自己就要跌份儿了。那些有文化的人就会说:‘你怎么满嘴胡说八道啊!’当年杨立德老师说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就说他:‘你这个小孩儿书唱得不错,可你没人话啊!’老太太不听了。这对杨立德是很大的刺激,也是人生的一大打击!”
杨立德的儿子杨帆说:“以前,山东快书演出都在大街上,离书棚很近,我父亲在上面说‘脏口’,年纪轻轻脸上挂不住,老觉得人家笑话。当时大伙都习惯干这一行的行话了,有女观众进来,就不好意思告诉人家说他这个书里头有‘荤口’,只能说‘对不起,我今天发烧,胡说八道’,不敢让人家进。”
20世纪30年代,杨立德、高元钧,还有一位叫傅永昌的艺术前辈,他们仨人在济南碰了头,同感“荤口”的危害,于是共同倡导革新。
赵连甲说:“这些艺人意识到了,我爱我的艺术,我要发展我的艺术,就必须解决这个疙瘩、毒瘤,不能再唱这些东西了,我们要尊重观众,这是观众要让我们走正路的,对孩子也是教育。说书唱戏劝人生嘛,你应该是善劝人生的,这是你的高尚职业,结果你胡说八道,把自己职业的本质都磨灭了,那么就开始搞‘清口’。”
杨帆说:“当时说快书的,大褂这一半袖子不穿,窝在衣服里面,扎着腰,这个大襟弄上来这样系着,就和那种打把式卖艺的、卖大力丸的一样。我父亲(杨立德)就觉得吧,这个形象也不好,自己先把大褂都穿齐了,衣装整洁,就像说书的一样。”
“荤口”改“清口”,这件事做起来可是相当需要魄力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改,是有代价、有牺牲的,那就是得少赚钱了。但是这些老艺人,为了心中对艺术的敬畏和尊重,为了山东快书的发展,毅然决然——改!(www.daowen.com)
赵连甲说:“山东快书如果还要观众喜欢它,就要去丰富它、提升它,在表演上,在刻画人物上,在细节上,在安排上,提高它的书目水平,实际是一个推动和发展。所以山东快书有今天,跟这个改革,跟我们得到的教训和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杨帆说:“改了以后效果不错,观众更多了,因为女的也能听了,到哪里说都不用顾忌了。”
没想到,经过这么一改,山东快书反而更受欢迎了。据说当年演出火爆的时候,杨立德每天要用面袋子装钱。
杨帆说:“那时在青岛,下午、晚上说两段,一袋子钱就差不多了,挣得多的时候,就找个人扛回来。”
高派山东快书第三代弟子赵福海说:“听师父讲,其他行当艺人也就是混个温饱,说山东快书呢,一天能吃个烧鸡,有钱买肉吃。”
山东快书选择了健康,选择了光明,才得以走出济南,走出山东,成为誉满全国、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曲种。在这之后,学山东快书、唱山东快书的人遍地开花。还是在咱们济南,诞生了山东快书新一代领军人物,让咱们济南乃至山东人继续引以为豪。这其中又有着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