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泉村:朴实起居传统生活魅力

龙泉村:朴实起居传统生活魅力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泉村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宅,当地人称之为“新房子”。龙泉村传统嫁娶的仪式较为复杂。结婚前夕,需要事先确定好伴郎伴娘,邀请双方的朋友或亲人,一起陪同举办礼仪。例如,铺床是当天婚礼准备中的第一个流程,有人就会一边整理新郎新娘的床铺,一边唱《铺床歌》:铺床铺床,不说铺床有此可,说起铺床有根生。除了举行婚礼时要唱山歌外,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离不开山歌。各式各样的木制生活用具,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龙泉村:朴实起居传统生活魅力

龙泉村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宅,当地人称之为“新房子”。这栋古宅建于晚清,整个院落面积2亩,院子中间有一间堂屋,两侧是厢房。“新房子”构造奇巧,石墩、石柱和木窗雕刻精美,石器上有精美的雕花,木窗错落排列。房屋地脚四周用石柱镶嵌固定,防潮防震。整个屋基用青砖铺垫。青砖烧制费时、复杂:先是“和泥”,让人在稀泥上使劲踩;然后,将和好的泥巴放入模子,凝固成块;再放入窑里用大火烧制,一般要烧数天,俗称“烧砖”。这样烧出来的青砖才结实耐用。

“新房子”的堂屋二楼有一个阳台,俗称“耍楼”,金黄色的玉米经常会晾晒在两侧的栏杆上,为主人家增添了许多喜庆。村里老人回忆说,“新房子”修建时,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祈愿根基牢固、房舍平安、香火旺盛,泽被万代子孙。房屋落成之日,房屋主人的亲朋好友过来祝贺道喜,拉红布、放鞭炮,“上梁”师傅一边唱“上梁歌”,边扔抛“上梁粑”,粑粑从房屋主梁的一侧扔过屋梁掉落到另一侧,另一侧的人们就争相去抢粑粑。大家其乐融融,喜庆热闹。

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龙泉村传统嫁娶的仪式较为复杂。首先是经人介绍,男女双方见面、交往。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双方有意,就商议订婚的事宜,请人看双方“八字”,确定婚期。在订婚时,男方为表诚意,要给女方送新衣服,春夏秋冬一整套备齐,订婚时要确定好衣服多少套、铺盖多少套、棉絮多少套,且一般是双数,同时也是戴花但是不披红,以示吉利。订婚时,双方亲人都要参加,共同见证这一喜庆的时刻。订婚仪式结束,女方亲戚准备回家时,男方还要送粑粑或者衣服给他们,表示谢意。结婚前夕,需要事先确定好伴郎伴娘,邀请双方的朋友或亲人,一起陪同举办礼仪。举行婚礼时,新人向父母敬茶,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新房子”全景图(卢钰楼 摄)

(来源:张运禄.建南八景的传说之一:王母城.建南在线微信公众号,2018-04-23)

石墩(卢钰楼 摄)

石基(卢钰楼 摄)

窗花(卢钰楼 摄)

石刻雕花(卢钰楼 摄)

传统结婚风俗中也有一些忌讳,如“姐姐送妹子,要穷一辈子”。结婚时,女方姐姐是不能送亲的,只有兄弟、嫂子和妹妹可以去送亲,父母也是不能去的,以免送别时,伤感落泪,破坏喜庆气氛。结婚前三天,新郎新娘也是不能见面的,按老一辈的说法,见面就是不吉利。但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聘礼来女方家,女方家要放鞭炮迎接,新娘要守在闺房回避。结婚当天,新娘出门,如果在路上恰好碰见另一家送亲队伍的话,两家的新郎新娘都会立即出面,相互递烟或是给个红包,表示吉利不冲撞。过桥过路时,新郎新娘也会停下来,给司仪或是陪亲的客人发红包,讨个喜字彩头。一路欢欢喜喜,让送亲队伍顺利到达男方家里。

为了把婚礼办得更为隆重与喜庆,大家还会唱山歌助兴。例如,铺床是当天婚礼准备中的第一个流程,有人就会一边整理新郎新娘的床铺,一边唱《铺床歌》:

铺床铺床,不说铺床有此可,说起铺床有根生。

昔日唐僧去取经,带回种子转回生,

阳明山上种一棵,西门山上种一棵,

太阳看见它在长,月亮看见它在生,

昔日风,昔日雨,昔日风雨长成林,

张郎过路不敢砍,李郎过路不敢推,

只有鲁班弟子神通大,扛起斧头进山林

脚一踢,手一蹬,此木夹在四方凳,

三十二人扶上马,七十二人扶上凳,

你一拉,我一拉,二人拉得大汗洒,

你一推,我一推,锯木木面二面扑,

长的改起千千万,短的改起万万千,

宽的拿来做床庭,窄的拿来做环环,

三十里路榔槌响,四十里路斧头昂,

榔槌响,斧头昂,打起一座秀牙床。

床儿打得大又大,儿子人生坐天下,

床儿打得宽又宽,儿子人生坐高官,

床儿打得四角方,儿子人生坐中央,

床儿打的白又白,还有两块床把子,

床把子,六尺六,轩辕黄帝织衣服,

伏羲姊妹织人烟,神龙黄帝织五谷

正月里,喜洋洋,

二月里,桃花开,(www.daowen.com)

三月里,是清明,

四月里,百花香,

五月里,是端阳,

六月里,是荷花满池塘

七月里,是秋风凉,

八月里,是谷花满天黄,

九月里,是谷子打来装满仓,

十月里,江里的谷草打成床。

婚礼当日,热热闹闹,一片喜庆祥和,欢快的山歌一首接着一首。除了《铺床歌》,大家还会唱《十绣歌》,为婚礼增添了许多吉祥和喜庆:

一绣龙来龙绣英,

二绣虎来虎龙船,

三绣桃来三结义,

四绣童来童绣英,

五绣五子登科,

六绣南海观世音,

七绣天上七姊妹,

八绣神仙吕洞宾

九绣张郎配李郎,

十绣姻缘配凤凰

恭喜你,贺喜你,保佑你后家送祝礼,

一贺你天长地久,二贺你地久天长,

三贺你三元吉利,四贺你四季安康,

五贺你五子登科,六贺你六子洋洋,

七贺你七星高照,八贺你八大金刚

九贺你久久长流,十贺你儿孙满堂。

除了举行婚礼时要唱山歌外,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离不开山歌。这些山歌凝聚着村民的智慧,或传达美好祝愿,或表达内心忧愁,或寄托相思愁绪,感情真挚而朴实。

龙泉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工艺,如制作各种木器。各式各样的木制生活用具,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汪德远老人是村里有名的木工。他年轻时,一天能做3个木盆,现在上了年纪,一天也可以做1个木盆。汪德远老人说,木盆制作共有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十分精确细致。工序大致分为这几个步骤:首先是选料,一般选用较好的杉树木,进行初步加工,锯成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用料板块;其次用刨子对各个板块进行打磨、抛光,并起槽推缝;接着,做好木盆的圆形底板,并环绕底脚拼板,用竹钉固定;然后,用竹皮或者铁皮箍口,并反复紧箍,使盆壁闭合更加牢固;最后,在盆底盆帮结合处塞紧麻丝油灰,放到太阳底下曝晒,再紧箍上桐油,使木盆更加结实严密。其中木盆的圆形底部制作,先是将木板化成方形,再量好直径画圆,将多余的木块削去,就可以制成合适的圆形木块做盆底。汪德远老人家中摆放的木器,宛如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凝聚着他的智慧与心血。除了木制品,村子有些居民家里还保存有精制的瓷坛,设计奇巧的“捕鼠器”等,这些古老的器具见证着龙泉的沧桑。

制作工具

染色的木盆

(卢钰楼 摄)

龙泉村人口不多,百年古墓相对较少,但其中有一座古墓,保存完善,令人赞叹。这座古墓修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岁五月初八,距今约有143年历史,墓碑高约4米,宽约3.5米,长约4.5米,整座古墓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米,墓碑上方有碑名“懿德堂”,两侧的碑联写着“吉地千秋藏王,佳城万古佑贤”,下方碑文中写明古墓主人身份,为“故显妣秦母孙老贤人之墓”,碑文上还能看清孙母后人的姓名,“孝男:老大秦昌奿,妻孙氏;老二秦昌力,妻冉氏;老三秦昌馗,妻孙氏;老四秦昌旭,妻邓氏;孝孙婿:冉裕宗,孙畧高,潘德馨,冉振坤,黄邦奇”等。石碑上刻有精美的雕花,墓碑后面的方堆用石砖围砌而成,整座古墓位置较好,背倚山林,面朝远山,前方开阔明朗,是一个好场地。由于族谱资料缺失,加之年代久远,孙老夫人的身世无从考究。听当地人说,他们只知道孙母年轻时丈夫去世得早,为了抚育孩子,孙母独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和儿女生活了一辈子。儿孙孝顺,在她去世之后便为她建造了这座墓碑。其为人处世之道,至今仍为村民们赞颂不已。

秦母孙氏之墓(卢钰楼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