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昔日繁华古镇,保存完好的木质民居

昔日繁华古镇,保存完好的木质民居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乾隆年间,马、黄、谭等姓的当地人开始在老屋基村的老街造房安居,逐渐形成街坊。老街占地3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140平方米,现有保存完好的全木质结构民居66间,多为清末民初时修建。福寿桥的护栏原为木质,后因火灾被毁,改为石材。老屋基村是当地较为重要的集镇,每逢农历的一、四、七日,周边村寨的居民会前往老屋基村赶集购物,将老屋基村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铺满青石的古商道

昔日繁华古镇,保存完好的木质民居

清乾隆年间,马、黄、谭等姓的当地人开始在老屋基村的老街造房安居,逐渐形成街坊。清光绪年间,村民们用麻条石铺成鱼脊街面,宽大的条石在人们精心打凿下,由中间的鱼脊向两边倾斜。于是,老街的街道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鱼背脊状,这不仅是为街面的整体美观,更有利于排水防洪。山区平地较少,在沟壑纵横之中造屋须依山就势,吊脚楼都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以及对地形地貌的破坏,这是当地建房的基本原则。

老街总长约为1000米,宽约3米,取南北走向,背靠山,面向水,布局紧凑,整个老街都处于绿水青山的环抱之中,基本呈东西对称分布。街道两边是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圆木为柱,方木为枋,木板为壁,一般为二到三层,一楼一般为堂屋或开设店铺,楼上住人。老街占地3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140平方米,现有保存完好的全木质结构民居66间,多为清末民初时修建。由于木房存在较大的火患,老街在历史上曾多次遭遇火灾,但每一次村民们都会在原址上重建,老屋基村由此得名,至今流传着“老屋基,屋基老,基老屋不老”的俗语。老街是老屋基村的黄金地段,街面宽阔平整,往来人流量较大,且依山傍水,实属易居之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居住于老街的居民均为当地颇有声望或经济实力较强的家族。

老屋基村的老街是利川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老街,老街照片曾被著名的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用于其代表作《武陵土家》的第一版封面。2014年,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老街拍摄,这部爱情片改编于同名小说,该小说的生活原型就是发生在老屋基村的真实故事,老屋基村由此开始慢慢走入公众的视线。2015年,香港知名媒体人杨锦麟来到老街考察;2016年,著名导演郑浩执导的《梦故乡》MV在老街选景拍摄;2017年,央视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播出了《水杉故里绿境忠路》,该片展现了老屋基村的历史文化。现在,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慕名而来追寻心中那片净土,观看回荡心肠的爱情老电影,在历经岁月的街道中感悟传统建筑与文化的魅力。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老街的居民也渴望能享受现代的便捷生活。于是,老街的人们开始对自家的老木房进行改建,出于保护传统木质民居的考虑,村民们在不影响老街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开始在老木屋的后面修建砖房,新旧结合后的老街,“入则由古至今,出则由今返古”,别具一番风味。

利川是连接川鄂渝湘的重要通道。开采自云阳黔江等地的“锅巴盐”“粗盐”,分别经由梅子水—柏杨、万州—谋道、石柱—汪营三条通道入楚,到达理智坳汇合后,再次分路,或经由纳水—沙溪、元堡—红椿—毛坝、老屋基—忠路—张高寨—沙溪这三条道路进入咸丰,再运往湖南。被盐道串连起来的古村与古镇多藏于崇山峻岭之中,且分布有一定的规则,盐路“三十里一小站、六十里一大站”。山区行路难,最普遍的运盐方式便是肩挑马驮。挑盐人称“挑夫”,依靠骡马驮运的称“骡子客”。挑夫和骡子客来去不打空手,一路不仅运送食盐,还将山区的桐油、漆、药材等山货运往湖南、四川等地交易。

老街民居(申雯清 摄)

老屋基村的古道依山而上,山路崎岖。它是由当地乡绅组织村民们共同修建而成,每一块石头都是靠人力铺就而成。为方便行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老屋基村村民黄天颖主持修建了福寿桥,又名永兴桥。福寿桥位于老街的东头,是姚家河汇入郁江的关键节点。福寿桥全长7.6米,高6.2米,桥面宽4.8米,桥孔跨6.5米,造型古朴,是利川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古商道的重要通道。福寿桥的护栏原为木质,后因火灾被毁,改为石材

福寿桥(申雯清 摄)(www.daowen.com)

老屋基村古井里冒出的泉水,清澈甘冽,百年来源源不断,滋养着这一方村民,即使是今日,饮水条件大为改善,但村民们仍然习惯打井水,悉心维护着古井的清洁。

新街的福寿井(申雯清 摄)

古道上的古井(申雯清 摄)

据老人们回忆,曾经老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商铺林立,有各式餐馆、百货店、旅店等。因老屋基村是利川通往四川的驿站,古道上可以步行、骑行或抬轿子,赶场的村民与做生意的商人聚于此处,每天官道上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商贸活动主要为输出茶叶、桐油、中药材等,输入食盐、香烟、红糖等。村民们为往来的商客和劳力提供餐饮住宿和物资补给等服务。

老屋基村是当地较为重要的集镇,每逢农历的一、四、七日,周边村寨的居民会前往老屋基村赶集购物,将老屋基村挤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老屋基村有两个赶场地,以老街东面的福寿桥为界,福寿桥以上的新街一带为上场口,名曰永兴场;福寿桥以下的老街一带为下场口,名曰福兴场。20世纪80年代,从外界通往老屋基村的公路开通后,老街喧嚣热闹的景象也随之逐渐消失。此外,在民国以前,老屋基村还有私塾。1905年,老屋基街关庙开办新民乡小学,共开设了6个班,约200名学生,学校为学生开设了算术、音乐体育等现代课程

铺满青石的古商道(申雯清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