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雷音山:山水隽永,利川市传统村落

雷音山:山水隽永,利川市传统村落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音山、月亮岩、笔架山远眺张高寨村内的古树和山林在张高寨村,海拔最高、名气最大的当属雷音山。和尚差人四处搜寻,终在对面的雷音山一水井发现踪迹。发源于雷音山脚下的两股泉水汇合而成的石盘溪穿谷而过,从东至西贯通张高寨村,里程长达10千米。雷音山与咸丰县交界处,一道石壁当面而立,瀑布从高达几十米的悬崖裸岩上跌落而下,水雾飘渺如白色的裙纱,轻薄而激烈。

雷音山:山水隽永,利川市传统村落

张高寨村东南高、西北低,四周被雷音山及其余脉紧紧包围,右边分别是形如鹰嘴的吊嘴山、中山、大屋背山、手指岩、断颈山和石盘岭,左边依次是天池山、茅草坡、飞狮岩、大火焰山、小雷音山、笔架山、月亮岩和雷音山,总体上呈现出“两山夹一槽”的地貌,两侧群山犹如绿色卫士,拱卫着谷底的村庄。山多、溪清、林密是其基本特征。

雷音山、月亮岩、笔架山远眺(莫代山 摄)

张高寨村内的古树和山林(莫代山 摄)

在张高寨村,海拔最高、名气最大的当属雷音山。雷音山最高处海拔超过1500米,山高而绝。雷音山峰顶平缓开阔,面积约1公顷,东部全是断崖绝壁,西部坡度相对和缓,峰顶曾建有雷音寺,建寺时用檩柱210根,有房屋十数间,供有观音、白马将军、财神等十多种神像,通往山下寺庙的青石板路上可抬轿或骑马通行,两旁古树林立,兴盛时每逢六月十九庙会,人员幅辏,不仅利川境内百姓,相邻咸丰、万县等地信众徒步数十里也要前来进香还愿。现仅存功德碑二块以及曾经支撑寺庙建筑的石磉磴,且由于废弃年代久远,杂木丛生、山蚂蝗肆虐,已不能通行观瞻。

对于雷音寺的来历,本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相传,清代有一位道行高的和尚游历至沙溪,准备在雷音山对面的邻村小寒大宝山建庙宇,请木工、伐山林、做法事、择良日,正欲破土动工。一日晨起,堆在场地的檩柱却不翼而飞。和尚差人四处搜寻,终在对面的雷音山一水井发现踪迹。捞起一瞅,正是失踪在大宝山的修庙之木。令人称奇的是,捞起一根,井下又冒出一根,捞完清点,木材一根不差。和尚顿悟,遂改在雷音山上建寺。雷音山左侧的月山峰为顶部呈半圆状的断崖石壁,酷似月亮,取名月亮岩,岩下有一石壁,形似猫头,当地人称之为“猫脑壳”,形容为“下山虎”;寺南的飞狮岩,是一段长约200米的绝壁长廊,顶部大约2米宽,两边悬崖峭壁,深达200余米,整个长廊就像一堵高耸的城墙,奇险无比。飞狮岩右侧峭壁中,有一凹形石洼,当地人称之为“老庙子”,此处在雷音寺修建之前曾修建有一座简单的庙宇,是百姓表达愿望的场所。

在河流的侵蚀下,张高寨村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处溶洞。其中“鸡肠子洞”最深,清代曾有人在洞内熬硝。据当地村民描述,洞内时宽如厅,时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支洞众多,极易迷路。不少溶洞被村民利用砌为牛、羊、猪、鸡圈或存放草料,虽然离寨较远,却从未发生过牲畜被盗事件。

溪流和清潭(莫代山 摄)

张高寨村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利川市原始次森林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主要树种包括杉树、枞树、青冈树、翠竹、杜鹃及各种杂木,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树与落叶树共生林立体构图。山上一年四季绿树成荫,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颜色:春天杜鹃花开时节,鲜花漫山遍野,绿中映红;夏天林木茂盛,树木苍翠欲滴;秋天落叶金黄,与绿树相互交映;冬天白雪覆盖,似绿伞白面,别有一番意境。(www.daowen.com)

对于张高寨村的百姓来说,森林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方式。农闲时节,上山狩猎是村里青壮年集体娱乐的一种方式;春夏时节,入山找木耳、挖竹笋、采野菌、打板栗、挖野菜、采蜂蜜,不仅极富生活情趣,而且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有效方式。有数百年历史的古青冈树、古核桃树、古红豆杉,遗存于村落各处。传说前些年寨头的一颗核桃树,能遮蔽整个河坝。张高寨村山林里珍稀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村民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仍有老虎出没,豺狼、野猪也能经常看见。自20世纪90年代退耕还林政策推行后,森林里飞禽、走兽、蛇虫等动物更加活跃起来,给张高寨村的山林带来了勃勃生机。

张高寨村溪流纵横。发源于雷音山脚下的两股泉水汇合而成的石盘溪穿谷而过,从东至西贯通张高寨村,里程长达10千米。平时,石盘溪水流并不大,但清澈见底,游鱼清晰可见,一路沿着青石板构成的河床冲刷,时而婉转,时而奔流,时而飞溅,时而平静,形成了众多峡谷奇观。位于下张沟的一个小型瀑布群,由于流水冲蚀,岩壁顶部形成一个深深的凹槽,水由这个凹槽中飞奔而下,从瀑布顶部望上去,凹槽及周围岩壁的形状很像马屁股。雷音山与咸丰县交界处,一道石壁当面而立,瀑布从高达几十米的悬崖裸岩上跌落而下,水雾飘渺如白色的裙纱,轻薄而激烈。两处瀑布旁,曾分别建有一座“山王庙”,庙由木材简易搭建而成,单块木材宽不过1米、高不过2尺,内中曾立有木质神像,现均已湮没。位于下张沟下游,与瀑布相隔不远处,有三处水潭,潭水均深不过腰,但形态各异。山中溪流是大自然的馈赠,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石盘溪贯穿张高寨村而过,溪的两岸就是道路、村庄和农田,古盐道、老张高街以及现在村里数百亩良田等分布于溪的两旁。可以想象,这条溪流,支撑和见证着张高寨村数百年来的繁盛。

石洼内的崖棺(莫代山 摄)

以前,张高寨村内几乎是清一色的木质建筑,“吊脚楼,翘屋檐,方格窗,朱红门”是这些民居的基本特色。这些吊脚楼既有一字形的一排正屋,也有“丁”字形(钥匙头)的一排正屋配一头厢房,还有“工”字形(撮箕口)的一排正屋配两头厢房。建造吊脚楼都是顺坡就势,有的是正屋、厢房全吊,有的是正屋不吊厢房吊,一般是飞檐翘角的“走马转阁楼”。每栋房屋为横排四扇三间或六扇五间,竖排三柱四骑或五柱二骑。吊脚楼选址体现着村民强烈的空间宇宙观念,力求房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既顺坡而上形成极佳的“靠背山”,又面朝涌动不息的石盘河。

吊脚楼及其制作工具(莫代山 摄)

这些吊脚楼建造年代久远的已有百余年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修复后的“毛店子”了。“毛店子”建筑群整体上呈单一“工”字形(撮箕口)吊脚楼样式,正屋长近50米,两头厢房各长近20米,其规模和比例远超正常吊脚楼。据传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在盐运兴盛时,“毛店子”不仅有为“背子客”提供食宿的客栈,还开有煮酒坊和染布坊,因经营需要不断修缮添建,又因为多种经营而声名远扬,以至于所在地也因此得名。现该建筑为8户姚姓居民集中居住的场所,保存完好。

曾经,张高寨村村民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利用传统手工艺建造居所,过着相对传统的生活,烧木火坑,用石火盆,鼎罐煮饭,采山野菜,敬祖先神,唱山民歌,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山村宁静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