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龙村:红军苏区胜地

金龙村:红军苏区胜地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龙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革命苏区,贺龙、刘汉卿等领导的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在此开展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红三军游击独立团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汉卿、花顺涛率部从白羊塘经小河抵达十字路,与红三军会合。慰问大会结束后,红三军给游击独立团战士每人发饷4元,衣服1套,还给独立团补充骨干,发长枪40支,短枪12支。

金龙村:红军苏区胜地

金龙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革命苏区,贺龙、刘汉卿等领导的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在此开展了长期的革命斗争。1934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刘汉卿率红三军游击独立团在利川境内游击,沿途经过金龙村。

1934年4月10日,红三军从咸丰活龙坪抵达利川文斗金龙村(十字路)休整,这是红军第10次进入利川境内进行游击活动。红三军游击独立团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汉卿、花顺涛率部从白羊塘经小河抵达十字路,与红三军会合。红三军决定将红三军游击独立团改编为“鄂川边红军独立团”,任命刘汉卿为团长,花顺涛为政委。休整期间,军部驻大店子,贺龙住在何传青家中。

1934年4月10日至19日红军进出利川路线(摘自范远福主编的《利川革命老区实录》,该资料由利川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利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于2012年印制)

1934年4月10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十字路关庙观音堂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字路会议。贺龙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只有坚决打倒土豪劣绅,穷人才有出路,地方才能太平。兄弟们参加红军后,要敬老爱幼,对老人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对年轻人要像一个娘生的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若有奸淫霸道,违反军纪者,自己挖好坑,再枪毙”。慰问大会结束后,红三军给游击独立团战士每人发饷4元,衣服1套,还给独立团补充骨干,发长枪40支,短枪12支。这时,游击独立团有300余人,枪100余支。根据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冯义发任书记,刘汉卿、花顺涛、田特派员、李绪先(李挎包)为委员;将红三军游击独立团更名为鄂川边红军独立团,将原来的4个中队改编为4个大队,正式任命独立团的干部。

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于4月14日作了《关于发展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的报告,决定把鄂川边游击区域扩大到利川、石柱、黔江、咸丰、宣恩几县区域,提出了开展农民运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纲领。即“①取消租课,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平均分配给贫雇农、中农和兵士。②反抗一切苛捐杂税。③没收地主富豪粮食,分配给没有饭吃的穷人。④取消一切高利贷。⑤增加工人工资。⑥取消保卫团、夺取地主武装,组织赤卫队、游击队和红军。⑦逮捕和杀戮土豪劣绅。⑧优待红军家属和保卫伤病战士。⑨推翻国民党政党(权),组织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府。⑩反抗帝国主义,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1934年4月11日清晨,红三军军部周念民带领红军战士60余名从金龙村(十字路)出发攻打国民党忠路区区长张尧虞在龙塘镇设置的税卡。他们提前在税卡周围埋伏,先由化装成商人的10余名红军战士挑着货郎担来到税卡,佯装进饭店吃早饭,趁敌人强行检查担子要上税的忙乱之机,冲破税卡。埋伏的战士一拥而上,毙敌8人,俘敌20多人,缴枪30余支。(www.daowen.com)

1934年4月15日,红军离开十字路前往小河。此时,敌新三旅薛芝轩团妄图消灭红军。贺龙料敌有此举,特派出战士扮成农民、石匠和商人等到四面八方侦察敌情,得知薛部1000多人已到狮子坝,准备取道寒坡岭进犯小河的消息后,贺龙让农民李代好带路,到寒坡岭观察地形,布下“口袋阵”。4月18日上午,薛部先头部队在一个姓齐的连长带领下,进入寒坡岭伏击圈,被红军快速包抄。红军在干河沟桥边封锁其退路,经一个多小时激战,毙敌10多人,俘敌100多人。敌后续部队行到谢家坝,得知战况,不敢驰援,落荒而逃。红军乘胜追击10余里,又毙敌3人。

1934年4月中旬,红三军主力撤离利川,经四川进入贵州,投入创建黔东苏区的斗争。为了配合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央分局决定,留下鄂川边红军独立团,继续坚持根据地的斗争。4月下旬,工委在利(川)咸(丰)边区的活龙坪召开第一次会议,工委委员冯义发、刘汉卿、花顺涛、田特派员、李绪先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贯彻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决议,并做出三项决议:①工委机关设在活龙坪,驻金家洞,并组成独立大队,由王文成率领,活动于活龙坪周围,保卫金家洞和黑岩角红军伤病员的安全;②成立独立团临时后方医院,设在黑岩角洞内;③建立临时兵工厂,设在活龙坪,组织会铁匠手艺的战士,筑炉制造梭镖、大刀,以弥补独立团武器不足。从此,鄂川边红军独立团以“十字路”会议决议为指南,在鄂川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创建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1935年2月,刘汉卿再次率鄂川边红军独立团途经金龙村。1941年,四川阆中县共产党员廖曙华到金龙村,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四野茫茫,山川悠远。边地集市的喧嚣、关庙的庄严肃穆、古街牌匾上的斑驳字迹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这些历史的印痕都散落在鄂西南边陲的群山谷地之间。金龙村,不过占地百亩的偏僻乡集,却也有着历史的厚重。驻足金龙村,边地少数民族的往昔生活重被唤起,历史的记忆重被捡拾,她见证了近代以来鄂川(渝)边地的社会变迁,承载了乡民朴实无华的生活,颂扬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