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川市传统村落:鱼木村古民居揭秘

利川市传统村落:鱼木村古民居揭秘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木村古民居有木结构民居和岩洞民居两种类型。现今鱼木村所存重要木构建筑有6处,其中三处为清代遗址:老房子、学堂、张凤坪;另外三处为民国遗址:连五间、六吉堂、新湾。老房子和六吉堂位于寨顶台地中心,是寨中古民居的杰出代表。朝门向东侧开,与传统民居开门与墙壁成一平面不同,此门与房屋面壁形成一定夹角。三幢民居建筑均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旧时很多居民喜爱穴居。据统计,鱼木村周围崖壁上的洞穴居遗迹共有43处。

利川市传统村落:鱼木村古民居揭秘

鱼木村古民居有木结构民居和岩洞民居两种类型。木结构民居大多都为清至民国时的青瓦木房,四合院式,负阴抱阳,十分讲究朝向。现今鱼木村所存重要木构建筑有6处,其中三处为清代遗址:老房子(又称上老房子)、学堂、张凤坪;另外三处为民国遗址:连五间、六吉堂(又称下老房子)、新湾。这些建筑虽大小有别,但均为典型四合院式,厅堂、两厢、天井齐备,另有外院朝门。建筑就地取材,砖、木、石混合结构,但在关键或显著部位常用石材构成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效果的石制部件,如石基、石础、石栏、石柱、石阶等。这些古民居中,尤以老房子、六吉堂和连五间最为著名。

老房子(又称上老房子)和六吉堂(又称下老房子)位于寨顶台地中心,是寨中古民居的杰出代表。老房子坐南向北,两进两厢一院建制。院坝用规整条石铺砌,檐下柱础精雕细刻,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朝门为石构,门框宽厚,上施拱圈,石拱与石柱结合处,嵌一对饰以卷涡纹(俗称菜叶花)的浮雕构件,门前有石梯9级,整个石门高居石梯之上,庄重气派。

老房子全景

老房子石门和阶梯

老房子木架构

老房子门前菜叶花浮雕构件

(以上照片均由向轼拍摄)

六吉堂位于老房子前侧坎下。该屋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1920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两进院落,中心天井用规整块石铺设。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楼上有“转千子”,又称走马转角,两厢彩楼迂回,堂前抱厦高耸,飞檐翘角,朱漆生辉,柱上楹联对出,字秀意惬;基座高出院坝,正中有石梯五级通院坝,左右两侧是石砌栏墙,栏墙上雕有人物山水图案。正屋前廊左右栏墙各嵌石刻一块,由当地居民向光远于民国九年(1920年)立此碑文,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书法稳健,刀法娴熟,长短句式,语言生动。

六吉堂全貌及六吉堂斜开的朝门

六吉堂天台围栏

(以上照片均由向轼拍摄)(www.daowen.com)

六吉堂朝门前是一块宽阔地坝,周边环绕一圈青翠松柏。朝门向东侧开,与传统民居开门与墙壁成一平面不同,此门与房屋面壁形成一定夹角。当地俗语曰:“连五间正,老房子歪,张凤坪的大门横起开”,道出了这些古老民居中的和谐观念。“连五间正”,是指组成“连五间”的两个四合院(每院五间即一个厅堂,四个厢房)并成的一个大院合开一个正门;“老房子歪”暗指六吉堂的朝门歪着开,张凤坪房子大门不是开在正面而是开在侧面叫“横起开”。“六吉堂”老房子的大门斜开后,其正框没有与进院正中堂的正厅梁柱垂直面对,当地人又称“歪门正道”。原来,鱼木村的村民建房特别讲究朝向。房屋门前若受地势所限,不能开门进出,就将大门开在侧面,谓之“横起开”;若房屋对面山势太恶,影响到正房的和谐,就要将大门的门框移动改向与院内正厅偏斜,不正对,斜起开,谓之“歪”。

连五间,即五间大房(当地人称“堂屋”)连在一起,从西到东分别为堂屋—歇房—大堂房—歇房—堂屋—歇房—大堂房—歇房—灶房,即每个堂屋两侧均有歇房。五间房用一单廊连通,横跨两个院落,属于一排双院的形式。由于净空较高,歇房处被分隔出一夹层,用来贮藏食物、器具。两个院落大小不一,等级也不尽相同。西面院子大、等级高,大堂屋为宴请宾客所用,入口架空层停放轿子,二层为一圈跑马廊,架空楼上为戏台;另一院子大堂屋作为祠堂,入口架空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场所,有时也用来堆放谷物,其二层为后厢房。三幢民居建筑均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结构上厅、堂、两厢、天井齐备;住宅、祠堂、玩乐空间合一,崇礼教、尊祖先、聚宗族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连五间侧面图(向轼 摄)

连五间内景图(向轼 摄)

鱼木村因高悬地势造就很多宽阔岩缝和岩洞,岩缝和岩洞冬暖夏凉,遂成为居住之所。旧时很多居民喜爱穴居。加上高山石头资源充足,明清以后,房屋、家具多用石作,造型苍劲古朴。据统计,鱼木村周围崖壁上的洞穴居遗迹共有43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岩洞住户达120余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里仍有80余户。1984年以后,这些“洞户”陆续搬出岩洞,住进新房,截至2019年,仍有两户住在当地崖居中的典型形态——“偏岩洞”[2]里不愿搬出,偏岩洞冬暖夏凉,方便牧耕,生活成本低等是主要原因。偏岩洞民居的名称多根据住户名来命名,如涂五元岩洞、方春桃岩洞、谭宗荣岩洞等;也有依据物产和地形来命名的,如盐老鼠岩洞、瓦场岩洞、老鹰窝岩洞等。这些偏岩洞洞高一般在20米左右,面积在数百至一千平方米之间,洞内通风采光,干燥宽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另洞外多为缓坡,竹木葱翠,景色宜人,便于耕作,也便于生活。

偏岩洞(向轼 摄)

在张凤坪老房子旁,还有一处学堂遗址,建于清代中期,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鱼木村没有正规学校之前,此地一直担任为当地培养人才的角色。因年久失修,学堂局部受损,有些地方被作他用。距其西侧50米的巨石上矗立一字库塔。塔用条石封砌,建筑年代不详,四边三层,第二层北面有一个圆孔,就是用来焚烧废纸,这是鱼木村古时“兴学尊教”的实物例证。烧纸口漆黑一片,仿佛字纸刚刚焚烧殆尽,轻捻尘灰,能让人追忆旧时学堂兴盛的场景。鱼木村过去断文识字的人很少,村民对标有文字的纸张或其它物件怀有敬畏之心,遇见这些东西后,不敢随便丢弃,于是便将它们投到字库塔内焚烧,村民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尊重和虔诚。

字库塔(向轼 摄)

字库塔烧纸口(向轼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