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职劳动教育:掌握安全劳动法规

中职劳动教育:掌握安全劳动法规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管理者在学习劳动法后,能够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用人管理制度,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更加能够使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在资本的影响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减轻资本的影响,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尊严,建立健全劳动法律法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处境。

中职劳动教育:掌握安全劳动法规

劳动的目的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想要获得物资资料生产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而劳动者自身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需要通过立法来实现。不仅仅是劳动者自身的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有两部法律是直接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部是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另一部是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动法是科学协调劳动关系的保障,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个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构成合同关系。劳动者本人隶属于用人单位,归属用人单位管理,和谐的劳动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两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没有处理好,容易演变成其他的社会问题,损害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要认识到把握安全劳动的法律法规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格局下,经济发展较快,各行各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企业用工的形式开始多元化,也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社会各种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在实际的职场生活中,企业与劳动者常出现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或者是要求劳动者加班,延长劳动时间,还有出现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部分企业出现不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实保障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可以暴露出《劳动法》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法》的实施,能够对劳动者本人以及用人单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当劳动者本人认识到自己付出了劳动需要享受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后,在职场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寻求法律途径的援助。企业管理者在学习劳动法后,能够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用人管理制度,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更加能够使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劳动法》与我国社会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评判国家的发展程度,要看其法制化程度,我国的《劳动法》对劳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发生劳动纠纷时,能够快速地进行处理,帮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劳动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强化劳动双方的法律意识,进而带动我国法制化建设朝着更平稳、更快速的方向发展。

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得知,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劳动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侵害。

(二)充分把握《劳动法》的特点

《劳动法》的第一个特点是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的根本取向。在资本的影响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减轻资本的影响,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尊严,建立健全劳动法律法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处境。《劳动法》的典型特点是不仅仅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障,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进行了维护,规定了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个特点是《劳动法》的制定体现了随意性与强制性,在《劳动法》的制定过程中,是以强制性作为基础,在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内,允许企业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规定了最低的工资标准以及福利保障。《劳动法》实际上是一种兜底的政策,在最低的标准下,给予劳动者更好的环境与福利。第三个特点是目前我国的《劳动法》是程序法实体法相结合的共同体,通常情况下,程序法与实体法相互补充,同时存在,但是《劳动法》最大特点就是既属于程序法也属于实体法,在解决复杂的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调节手段与普通的民事纠纷具有一些不同之处,因而需要赋予《劳动法》以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双重性质,为解决劳动纠纷以及劳动争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国家的法制层面应该要对目前的解决机制给予优化,将劳动者本人的利益作为工作的重点,实行更为人性化、差异化的决策机制。

(三)要明确劳动法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般是分为劳动者的权利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劳动者本人主要有九种权利:

1.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切实取得劳动报酬,劳动者享受就业权是公民获得其他权利的基础。如果劳动者不能获得劳动权,其他的权利也可能拥有,就业权推动了其他权利的实现。

2.选择职业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市场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保障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发挥自己劳动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尊重劳动者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中,劳动者占据了大多数,稳定好劳动者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以及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劳动报酬也是劳动者持续进行劳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后才会产生其他的需要,劳动者在没有满足物质的基础上,难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www.daowen.com)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根据法律的要求,劳动者有享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保障其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这是对劳动权利最直接的保护,能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给劳动者应有的劳动保护

5.享有休息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劳动者具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对职工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做出了明确的安排,企业必须保障劳动者享有该项权利。提供休息的时间,必要情况下提供修养的设施。

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的权利。

该项权利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权利,为了给劳动者在患病与年老时提供相应的保障,根据《劳动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权利,劳动者享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险在内的权利。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对劳动者的保障,也是福利的体现,往往会有企业少缴纳或者不给劳动者缴纳社保,对劳动者的工作来说没有保障。而青少年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这件事情,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关注企业是否为自身购买相应的保险,保障自身的权益。

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职期间也可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利,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获得,必须是有赖于职业培训。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执时,对于无法界定的劳动争议事件发生,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保障自身权利。

9.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管理、从事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于工作单位人员的强行冒险作业有拒绝的权利、对于危害生命健康和身体健康行为有拒绝、举报、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其他行为有进行监督、检举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