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认知劳模精神:劳动教育中职成果

认知劳模精神:劳动教育中职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劳模精神的含义劳模精神就是优秀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他还用24个字总结概括了劳模精神。爱岗敬业是劳模精神中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岗位,就没有敬业可谈。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坚持己见、抛弃陈旧观念和行动方式的精神。而奉献和创造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真正贯彻劳模精神。

认知劳模精神:劳动教育中职成果

(一)劳模精神的含义

劳模精神就是优秀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用古语高度概括了劳模精神的内核,即“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即不懒惰就是一切善行的老师。他还用24个字总结概括了劳模精神。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1.“爱岗敬业”。

即热爱自身岗位之事,忠于自身岗位之责,勤勉认真的履行自己所从事的事务或者事业。同时,爱岗敬业还包括在职业生活上所体现的埋头苦干、无怨无悔的强烈事业心和忘我的精神。爱岗敬业是劳模精神中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岗位,就没有敬业可谈。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又怎么能说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谈不上在岗位上做出一定成绩、奉献社会了。

2.“争创一流”。

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争取做到最好。“花之高贵在于品味,人之高贵在于精神”,争创一流实际上是一种不服输的“亮剑”精神。通过比、学、赶、超等形式,采用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方法,勇争第一。

3.“艰苦奋斗”。

是一种不怕困难和艰辛,在恶劣的条件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做出一番成绩。“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伟大事业,伟大成绩都是从零开始。从零到有的过程实际上饱含了建设者的无数个日夜的辛劳,凝结了劳动者各种辛勤和劳累。艰苦奋斗是中华儿女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精神,古有孙敬“头悬梁,锥刺股”考取功名,匡衡“凿壁借光”读书,今有中国共产党艰辛创业带领中华儿女走向繁荣复兴之路。

4.“勇于创新”。

即“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加以科学论证,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过程。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坚持己见、抛弃陈旧观念和行动方式的精神。创新,是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一生作画,成就无数。但他并不满足,不断地汲取他人画作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改良运用,一生五易画风的故事也广为流传。齐白石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而且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成熟、完美,正是源于他在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仍然锐意进取和创新。创新也是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斯蒂芬森通过蒸汽机发明了火车莱特兄弟因为飞螺旋发明了飞机,他们的创新,改变了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也让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紧密。

5.“淡泊名利”。

就是在工作生活中不为功名利禄所牵绊,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淡泊,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无奈地看淡,更不是因为目标短浅而满足。淡泊是当个人取得成就后,能够坚持初心,不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不被名利所困扰,实实在在又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的生活。比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杂交水稻研究中,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完全有资格去接受世人对他的崇拜和追捧,也完全有条件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但他却依然淡泊自守,重事业、轻名利,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顶着酷暑劳作在田间。他将解决天下人的温饱问题作为毕生的追求,而不是想着自己能够获得多少物质利益和名誉头衔。

6.“甘于奉献”。

指的是奉献者本人出于一种理想信念的驱动,对于他人、组织或社会,甘愿作出无回报的劳动投入或者物质赠送行为。它是发自本心的、自愿自发的行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大有小的,但只要能在工作生活中为他人多想一点,为群众多做一点,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获得社会的信任,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二)劳模精神的实质

劳模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和创造,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干实事,甘愿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复兴,在平凡的岗位上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在艰苦创新中担当作为,精心钻研;(www.daowen.com)

劳模精神代表着奉献和创造。而奉献和创造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真正贯彻劳模精神。

(三)中国各年代的劳模重要人物代表

1.20世纪50年代劳模代表——“铁人”王进喜。

他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面对机械设备短缺的情况,他率领他的钻井队,用人拉用肩扛,硬是将重达几十吨的钻机卸到了井场。随后又率领着团队昼夜奋战,用双手和肩膀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垂直竖立于荒原。他率领他的钻井团队夜以继日,艰苦奋斗,打出了大庆的第一口油田。

2.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代表——“张秉贵”。

张秉贵年近四十岁时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被北京百货大楼破格录取,成为一名售货员。受过旧社会打压的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如此宽敞明亮的地方为顾客服务,他感到无上光荣。他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根植于心。30多年的时间,没有和顾客红过一次脸。有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于是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3.20世纪90年代劳模代表——李素丽

李素丽是一个平凡的汽车售票员。在20年的售票工作中,她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顾客相互理解的桥梁,她时刻给顾客以温暖的微笑。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模代表——潘从明。

潘从明是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立志攻克难题的潘从明在工作中一直都是全力以赴,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同时还写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啃下了120多本冶金专业书刊。经过不懈努力和几千次的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地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完整替代了沿用38年的传统工艺。

常年的工作积累和学习使得潘从明可以仅凭溶液颜色就能准确判断产品的纯度。他发明的“颜色判断法”作为铂族金属精炼师的“绝技绝活”,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他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有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公开专利26项。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编写教材,充分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优势,将“绝技、绝活”的精髓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

(四)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新内涵

现在有一种说法,这个时代没必要再评劳模了。因为现在的我们如果不努力工作,就很难找到好的饭碗。所以,人人都自动成了劳模。但每一个时代必定有一群领跑者,他们是“领航灯”一样的存在,指引大家向着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时代奋进。

每个时代的劳模都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国家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十分不发达,所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的经济建设中。这一时代的劳模精神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出力流汗”“苦干实干”的精神。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造完成,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机器的生产运用也逐步盛行,但仍然出现了“资金短缺,设备不足”这一困难,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号召劳动者以积极肯干的态度和大无畏精神将自己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之中,因此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熟练程度增加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先进劳动者成为国家宣传和鼓励的劳动模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机械化、智能化的普及,劳模精神不再是“苦干加实干”,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梦的推进,劳模精神也随之向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更加强调“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时代内涵。

今天的劳模不仅要经验技术老道,还要做到与时俱进。社会、时代都在不断地进步,新机器、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这也对劳模和工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带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钻研新技术,是新时期劳模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时代对劳模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