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综合、实践、开放、针对性课程

新时代综合、实践、开放、针对性课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劳动是手脑并用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脑皮层充分运动和发展,从而使大脑得到强化,促进智力发展。此外,肥胖率增高,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锻炼,忽视劳动教育。

新时代综合、实践、开放、针对性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特别加强对广大青少年教育,让他们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新时代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1]。劳动不仅为我们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努力前进的方向,也锻炼了我们实现梦想需要的意志和耐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进而在未来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对当前中职劳动教育进行审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促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教育根源于劳动。劳动不是单纯的体力活动,而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并不是简单地动动手,而是知识的运用、技能的锻炼以及智慧的展现,这就体现了劳动的教育意义。在劳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能通过动手促进手和脑的和谐发展。劳动是一种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人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劳动教育应以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并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它通过对劳动的阐释规定了学生所需的劳动素养,也直接定义了劳动的教育功能。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二)劳动教育的作用

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全”育人的关键领域,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有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1.劳动教育对“德”的作用。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目正、心正才为德。“德”是立人之本。一个有才能又有德行的人,他一定受人尊敬,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没有大的才能的人,只要他有德行,那么他对社会是有用的;一个人有才却没有德行,那么这个人对社会是有巨大危害的。所以“德”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于社会、家庭也十分的重要。“德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德育的好坏首先会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而且效果很快。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德育会直接对他们产生影响。每一个在教育事业中的人都重视德育,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方法却有不一样。“德育”不是背诵的条条框框,不是死板的案例;“德育”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劳动教育使中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独立自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领会劳动精神、锤炼品格和磨炼意志,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根植于心。(www.daowen.com)

2.劳动教育对“智”的作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一个人智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前人改造自然经验和知识来获得,这是一种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的渠道。人的劳动是由主观意图、思想认识和身体掌握工具进行的客观活动组成的,是智力和体力的结合。劳动是手脑并用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脑皮层充分运动和发展,从而使大脑得到强化,促进智力发展。实施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知行合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以劳增智。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而如果想要获得直接经验,就必须参加必要的劳动实践、生产实习,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我们看待世界的视野。在学科教学中,要找准该学科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这是以劳增智的关键。比如有的学校结合耕读文化,让学生了解植物特征、参观农具展馆、解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思考、观察等能力,从而拓宽视野、加强认知。

3.劳动教育对“体”的作用。

2018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全国6岁儿童近视率达14.5%、小学生达36%、初中生达71.6%、高中生达81%。此外,肥胖率增高,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锻炼,忽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与体育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追求,但本质上都是增强人的体质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可以从身心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发展,增大肺活量,促进心脏的发展,通过劳动也可以调节脑力活动,促进学生脑部神经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消除繁重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劳动教育对“美”的作用。

人类的审美感受产生于劳动,因为人类的劳动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审美活动,劳动实践创造着美,提供了美感的来源,是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和审美精神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最高境界。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紧密结合成为其本质性特征,因此要发挥劳动教育的支点作用,通过劳动揭示美的本质规律,最终培养感性、丰富、全面、和谐的审美人格。比如有学校在美术课围绕“向日葵”主题,在引导学生了解向日葵的种植方法、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后,组织学生在向日葵园里进行绘画,描绘植物绚丽的色彩和多姿的形态,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审美感受。可见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促进人的本性、自由及审美追求,实现以劳育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