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参与劳动教育的途径-劳动教育:中职

参与劳动教育的途径-劳动教育:中职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实践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一)参加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劳动实践如今,一些中职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中职生要做强度更大的劳动实践。三是参加以生产性劳动为主题的劳模事迹宣讲会、弘扬劳模和劳动精神的座谈。(三)参加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劳动实践公益服务劳动是指直接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

参与劳动教育的途径-劳动教育:中职

劳动实践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劳动。本节根据劳动实践的分类来划分参与劳动实践的途径: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劳动实践、以生产创造为主的劳动实践、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劳动实践三种类型,加深中职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知,从具体方式上了解劳动实践的意义。

(一)参加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劳动实践

如今,一些中职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不仅不爱劳动、甚至鄙视苦活、脏活、累活。既想过上好日子,但又陷于贪图享乐与不劳而获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家庭和学校生活空间的劳动教育边缘化,可以说这种情况是家长与学校共同“豢养”的结果。

家庭、学校、社区是组成我们生活的小单元,我们可以在其中多参与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劳动实践,提升自己的劳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善于把所学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经常性的劳动锻炼或专门性的训练,掌握劳动基本技能和劳动创新创造能力,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6]。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中职生要做强度更大的劳动实践。如在家庭中主动承担扫地、擦桌、洗衣、擦鞋、烧水、沏茶、做饭、家电操作、物品洗涤、垃圾分类、简单维修等家务。从小事中体会父母等家人工作劳动的不易,从家务劳动中增进与父母家人的交流与联系;在学校中,把集体荣誉感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懂得有秩序的班级环境需要每个人亲自参与,如拔除绿地杂草、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清洗餐具、擦洗餐桌、清扫饭堂地面、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以及校园组织开展的集体劳动。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受集体良好面貌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人的躬行;在社区中,积极参与社区定期开展的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学会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懂得安定、和谐、美丽的社区是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结果,懂得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劳动,体会劳动最光荣的乐趣。

(二)参加以生产创造为主的劳动实践(www.daowen.com)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人们的劳动,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精神文化,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每个人的劳动汇聚在一起,构成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人类[7]。生产创造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繁衍进步的基石。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劳动教育仅靠学校关起门来抓是不行的。”劳动教育应该要以多种不同主体为带领,相互协同统筹安排劳动实践课程或活动。中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家庭、社区的安排参与各式各样的以生产创造为主的劳动实践,感受生产创造的不易以及生产创造后所带来自身的愉悦与成就感。一是可以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劳动,如种植和养殖活动,学习育秧、插秧、喂养等技能,养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品格,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二是可以参加企业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形式参与职业体验,培养以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精神。三是参加以生产性劳动为主题的劳模事迹宣讲会、弘扬劳模和劳动精神的座谈。聆听一线工人的劳动事迹。去现代化工厂、科技园参观机器制造过程、高科技研发成果等,学习劳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近距离感受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三)参加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劳动实践

公益服务劳动是指直接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如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利益的良好思想品德,推动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各种服务性劳动,如参加秋收、植树造林、打扫卫生、帮助烈军属和残疾人等。以不影响教学为前提,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所能及,以学校、班级、小组或团队为单位进行,部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志愿服务也是公益服务的一种,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强调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我们可以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少年宫、博物馆、科学馆等场地进行义卖、义诊、义修、义剪等,也可组织学生到林区、牧场、工厂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的高度契合性,即志愿服务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和劳动教育内涵,两者都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价值取向的统一性、发展方向的融合性、实践要求的一致性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和高度契合性。以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劳动教育的着力点的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强化社会责任感,培育公共服务意识、爱国情怀,还能与劳动教育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