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劳动概念的巨大差异

中国劳动概念的巨大差异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概念的梳理,发现古代的劳动概念与现代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劳动概念具有很大差别。因此,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才会打上封建文化的烙印,而与现代劳动概念相去甚远。这一时期,劳动作为一种普遍性活动是与人的本质相对立而存在的活动。政治经济学家们赋予了劳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而哲学家们进一步赋予了劳动哲学的内涵。

中国劳动概念的巨大差异

劳动作为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因此,当我们谈起劳动的时候,似乎每个人都能对劳动做出自己的理解。在孩童眼里,劳动是妈妈不停忙碌的双手;在学生眼中,劳动是对知识的不停汲取;在农民眼中,劳动是春耕秋收的喜悦;在工人眼中,劳动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豪迈;在科学家眼中,劳动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等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群体中,对劳动的理解也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但如果我们基于这些种类繁多的具体劳动形式而对劳动概念下一个定义,恐怕很多人会欲言又止,对劳动概念会有一种看似成竹在胸却又难以解释的困境。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劳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活动,它在人类诞生的过程中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复杂化、精细化,劳动的种类也随之多样化。因此,面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活动,从理论上抽象地把握它就会感觉困难。但困难不代表不能理解,在这里我们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马克思对劳动的唯物主义解读中,去完整地、生动地、深刻地把握劳动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内涵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明史。在这部文明史中,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不乏对劳动内涵直接或间接的描述。归纳起来,主要具有四种内涵。第一,“劳动”是各种活动的指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让王》中就对劳动做了解读,庄子认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1]。这里“劳动”的意思是从事农业劳作的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陈寿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2]这里“劳动”是指锻炼身体的活动。第二,劳动是一个敬语,劳驾、多谢的意思。唐朝诗人王建在《酬于汝锡晓雪见寄》中写道“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3]这里“劳动”就是敬语,“劳驾”、“辛苦”的意思。第三,劳动是劳烦、劳累的意思。曹植在《陈审举表》中提到“何事劳动銮驾暴露於边境哉”[4],正是在劳烦、劳累的意义上使用劳动一词。第四,“劳动”具有“使……不安宁”的意思。陈寿在《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中说道“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5],正是此意。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概念的梳理,发现古代的劳动概念与现代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劳动概念具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强调重农抑商,重礼教轻利益,在封建王权的主导下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才会打上封建文化的烙印,而与现代劳动概念相去甚远。

(二)西方文化史中的劳动概念

在西方文化史上,人们对劳动这一普遍现象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时期。在古希腊神话中,起初人和神是同形共性,不分彼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获得生活所需的一切,“肥沃的土地自动慷慨地出产吃不完的果实”。[6]但从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利益盗取天火被神发现而遭到神的惩罚开始,劳动就成为人不得不从事的一项活动而出现。因为,神为了惩罚人类把人从神的序列中剔除,使人成为与其他自然物一样的存在,不再有自动出产的吃不完的食物,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劳作才能生存。因此,在希腊神话中,劳动是作为神惩罚人的一种活动而出现的。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们对劳动进行了理性考察。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动方式分为三类:理论、实践和创制。理论是寻求普遍真理的活动;实践是政治的伦理的活动;而创制主要指生产劳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人追求自身内在本质和自由的活动,而创制只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活动,它是人类活动中最低级的一种活动。亚里士多德生活于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中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贵族和自由人才能享有,而奴隶只能从事生产劳动活动。这一时期,劳动作为一种普遍性活动是与人的本质相对立而存在的活动。

中世纪基督教正统把劳动与人的本性联系起来,认为劳动是人获得救赎的一种方式。基督教正统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但人通过折磨肉体的劳动活动可以使精神得以升华,这为人实现自我救赎提供了机会。基督教正统把劳动作为人自我救赎的活动,赋予劳动神圣性和无限性,并且认为劳动与人追求世俗利益的活动没有任何关系。但同时他们依然认为劳动是一种折磨人的活动,是对人的惩罚和报应。在此意义上,劳动对人来说依然是一种否定性的活动。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劳动越来越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基督教内部也出现了分歧,路德加尔文领导的新教改革对劳动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路德认为劳动不再是惩罚人、折磨人的一种消极活动,而是上帝赋予人的“天职”,通过劳动获取的财富越多越有机会得到救赎升入天国。至此,在宗教文化层面劳动不再是人的消极被动的活动,而成为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产生了变革,而变革后的宗教进一步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从经济层面考察劳动,赋予劳动经济学内涵,从而使劳动内涵开始具备现代性。亚当·斯密从经济学出发创造了“一般劳动”概念,并把劳动与财富的创造内在的联系起来,“劳动是第一价格,是原始的购买货币。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由劳动购买,非由金银”。[7]斯密的劳动理论初步具备了现代性特征,一方面,劳动不再是各种特殊形式而具备普遍性,不同类型的具体劳动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另一方面,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商品社会看似具有偶然性的价格涨跌变化,实质是由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量决定的。(www.daowen.com)

政治经济学家们赋予了劳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而哲学家们进一步赋予了劳动哲学的内涵。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对劳动概念进行了哲学改造,主要体现在他对“主奴”关系的重新阐释。“主奴”关系的原初内涵是指存在矛盾对立的双方“主人”和“奴隶”,“主人”意指在双方战斗中无惧死亡的胜利者,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享受着因胆怯懦弱而战败的“奴隶”的劳动;战败的“奴隶”因失去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成为依附于“主人”的存在物。黑格尔通过对劳动内涵的分析,对“主人与仆人”的关系进行了“颠倒”,黑格尔指出奴隶通过劳动与客体发生关系,主人必须通过奴隶间接地与物发生关系。物本身具有独立性,主人不可能直接地用独立的“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必须要借助于奴隶,用奴隶的劳动来取消自然物的独立存在。因此,主人对物的直接关系就成为对物的纯粹否定——主人享有了物。但是,主人一旦把奴隶的劳动放在物与他自己之间,也就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这样,奴隶通过劳动获得了对物的支配权,从而在对物的塑形中产生了自我意识。同时,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也发生了颠倒。奴隶本来只是主人的附属物,只能依附于主人而不具有独立性,但由于奴隶具备劳动的能力和条件,主人只能依靠奴隶的劳动来满足欲望、维持生存。黑格尔通过对主奴关系的辩证解读,赋予劳动是人确证人的本质的活动,劳动是人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的哲学内涵。

(三)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前人的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根本作用,并以劳动为出发点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旧哲学的革命,并建构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内涵在内的整体性概念。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哲学人类学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劳动视为一种对象化活动,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脱颖而出并成为一种独立存在,因此,劳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把劳动称之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

其次,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学概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把劳动定义为物质生产活动,并确定了人创造自己历史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马克思进一步确立了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动力,劳动形式和内容的发展,例如劳动分工、劳动工具的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最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概念。马克思晚年在《资本论》中把对劳动的研究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本应属于人的本质活动,劳动者全部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对象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而资本家用最低的工资来获取工人的全部劳动力,除了支付给工人最少的那一部分劳动力报酬外,剩余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生产的越多,结果竟是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而工人越来越贫困。马克思通过对雇佣劳动的分析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和全部秘密所在,因此,马克思提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把生产资料重新还给广大劳动人民,消灭雇佣劳动制度,使劳动回归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职学生,我们应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概念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劳动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为武器自觉抵制其他错误的劳动概念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概念中去追求劳动对发展人的“真、善、美”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