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傣语马文化与元谋县发展

傣语马文化与元谋县发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谋县,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县名来自傣语。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县有白马,日行千里,元马河以此得名。土人呼马为‘谋’,县以此名焉。”壮族称“马”为马。元谋县地名普查入志的1268条地名中,民族语地名有500条,占总数的39.1%,其中,傣语地名达316条,占民族语地名的63.2%。元谋是人类发祥地,以飞马、千里马为名,与新时代元谋又好又快发展、腾飞之意也是吻合的。

傣语马文化与元谋县发展

元谋县,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县名来自傣语。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县有白马,日行千里,元马河以此得名。土人呼马为‘谋’,县以此名焉。”

《元谋县地名志》载:“元谋系傣语。‘元’为飞跃、交配,‘谋’为马,含义为骏马。《元谋县志·华竹新编》载:‘午茶山在城东十里,为县志(治)之主山,故元马山也。午为马相(意思是干支中的地支“午”,属相为马),茶本蹅讹,上有元马迳厥迹存焉,故称马蹅,转为午茶山,下有元马河,比于渥洼,汉时居民以家马牧于山下,而元马之神,自河出与之交产骏驹,居民神之。遂其为之立祠。古时此山树木荫翳,云雾不开,灵泽所钟,常产好马。凤酋专土,辅以吾酋,牧马于谷,夸其雄富,故命地为马,立四十八马头,其入贡中朝,亦必以马,土人呼马为麻,转为谋,元谋之名始此。因县城在元马河之南,故又称元阳。’”

《元谋县志》又载,午茶山,“老城公社苴那大队境内,海拔2025米,范围7平方千米。县志载,‘午为马相,茶本蹅讹,上有元马迳厥迹存焉,故称马蹅,转为午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亦说:元谋县,“傣语,‘元’为飞跃,‘谋’为马,意即骏马,因产良马得名”。

《元谋县志·华竹新编》所说:“汉时居民以家马牧于山下,而元马之神自河出与之交产骏驹,居民神之。遂其为之立祠”,则元马的传说起自汉代。至于神马与家马交而产骏马,古时滇池地区和腾冲一带都有类似传说,如《华阳国志》载:“(滇池)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刘、李本作‘马’),即生骏马,俗语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1]

《南诏德化碑》亦说“越赕天马生郊,大利流波濯锦”,越赕是今腾冲越甸坝子,唐南诏时产良马。因滇地古时多产良马,故附会而产生上述神话传说。(www.daowen.com)

壮族称“马”为马。其实汉壮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傣语,亦称“马”为马(mɑ)。如耿马县,据《耿马县地名志》载:“在傣语中‘耿’和‘勐’为同意(地方之意);马与汉语马同,耿马即跟马找到的地方。”该书记载了跟马找到当地的过程,大意是说,明洪武年间(1386—1398年),麓川(今瑞丽县城勐卯镇一带)傣族思可法之后裔罕帅、罕谢等人为寻找新的居住地,经木邦、勐角、勐省(在今沧源),辗转来到嘎街。在嘎街住了一年,为寻找更好的地方建城池,“他们按傣家人的礼,备起一匹白马,打扮一番,当天祝告神灵,望天神保佑,指引他们不迷途,找到称心如意、世代发展的好地方。祝告完毕,纵马所往,白马在前面走,人们在后面跟,白马顺着坝子走,停下来吃草,随后大家敲铓打鼓跟来,见白马在此跳跃蹦欢、打滚、撒尿,土司头人百姓就在白马打滚、撒尿、马笼头掉地处钉上桩。大家见这里古木参天,森林茂密,地势平坦,便于建筑。因跟着白马来找着这地建城,以作纪念,大家命名耿马。”瑞丽县姐勒乡“伙马”,傣语“伙”为“脖子”,“马”即“马”,意为“马脖子寨”,因地形似马脖子而得名。昌宁湾甸傣族乡“马棒”,《昌宁县地名志》载:马棒,“傣语,意为放马的地方”。故傣语称马,与汉语音近,或译为马,也译为“麻”或“谋”。

经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证实,常璩所称的“土人”即在当地世代居住的傣族。元谋县地名普查入志的1268条地名中,民族语地名有500条,占总数的39.1%,其中,傣语地名达316条,占民族语地名的63.2%。该县苴林乡苴林村委会驻地“苴林”,据《元谋县志》载:傣语,苴为年代,林为祖辈,“含义为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该县元马镇有“华竹”,来自宋代三十七部中的“华竹部”之称,傣语“华竹”,“指(古代)傣族男子盘在头顶的发髻”。

由此可见,“元谋”确系傣语之音译,“元”为“飞跃”,“谋”为“马”,“元谋”(元马)即“飞马”,千里马,亦即骏马、良马之一。元谋是人类发祥地,以飞马、千里马为名,与新时代元谋又好又快发展、腾飞之意也是吻合的。

【注释】

[1]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华阳国志·南中志》第一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