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白关:云南马关县地名趣谈

马白关:云南马关县地名趣谈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关县名,来自“马白关”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马关县》亦说:“雍正六年设马白关,当地多白马,壮语倒呼为‘马白’,因名。”在壮语地名中,称“白”为白色的,是引入汉语的“白”字之音、义。从“马白关”语源考释中,人们不难看出,云南各族人民在世代代代的友好相处中,彼此交往,语言交融,和谐共济,谁也离不开谁;“马白关”语源考释也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真理。

马白关:云南马关县地名趣谈

马关县名,来自“马白关”名。

《新纂云南通志》《清史稿·地理志》诸书载:马关之地,西汉属进桑县,东汉属进乘县,元初属舍资千户,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马白关,“嘉庆二十五年改马白关同知为安平厅”。1913年改安平厅为安平县,因与贵州安平县重名,次年改为马关县。

《马关县地名志》载:“马关,原名马白,其地多白马,壮语译为汉语时倒称马白,清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此设关,又称马白关,后去‘白’字,简称马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马关县》亦说:“雍正六年(1728年)设马白关,当地多白马,壮语倒呼为‘马白’,因名。”笔者20多年前曾著文谈过此事,但心中也有疑惑:“马、白皆汉语,因何说成是壮语倒呼呢?”有此疑问者当非少数,今就其语源考释如下:

首先,壮语是否称马为马?

据《富宁县地名志》记载,那马,在富宁县剥隘镇百洋村东北5千米处,驮娘江下游西岸山麓。壮语“那”为“田”,“马”为“马”,意为“放马田”,因秋收后常在田中放马得名。里马,在富宁县归朝乡里马村委会驻地,壮语“里”为“地”,“马即马”,意为“放马地”,因宋代建村前为放马地而得名。巨马,在富宁县归朝乡龙布村东北2千米处,壮语“巨”为“社神”,“马”即“马”,意为“杀马祭社神之地”,因传说从前每三至五年就在此地杀马祭社神而得名。

另据《广南县地名志》记载,奎马,在广南县那伦乡那朵村委会驻地北3千米处,壮语“奎”(未)为“山冲”,“马”为“马”,意为“放马的山冲”。因村旁山冲内放过马而得名。贵马,在广南县那洒乡贵马村委会驻地。壮语“贵”(奎、未)为“山冲”,“马”为“马”,意为“放马的山冲”。因村子所在山冲曾经放过马而得名。

《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壮族语言文字》载:汉语的“马”,壮语亦称为“马”,其音为“mɑ”。

上述例子说明,壮语确实是称马为马(mɑ),与汉语音、义相同。

其次,壮语是否称“白颜色”为白?

壮语称“白颜色”,其音译为“毫(hɑo)或好(hɑo)”。如弄毫,在富宁县者桑乡那马村东北半千米处,“毫”(hɑo)为“白色”,“弄”(lonɡ)为“山冲”,意为“白土山冲”。塘好,在富宁县那能乡那法村东北3千米处,壮语“塘”(tɑnɡ)为“塘子”,“好”(hɑo)为“白色”,意为“白泥塘”,因村居白泥塘旁而得名。

壮语音译为“白”(bɑi)的,其意为山。如“科白”,在广南县旧莫乡,壮语“科”(ke)为“脚”,“白”(bɑi)为“山”,意为“山脚”,因村居山脚而得名。“安白”,在广南县堂上农场堂上村委会驻地南4千米处,壮语“安”为“丫口”,“白”为“山”,意为“山丫口”,因村居山丫口而得名。“南北”,在马关县都龙乡堡梁街西南5千米处,壮族村,壮语“南”为“水”,“北”为“山”,意为“山上淌下来的水”,因村旁山上有瀑布下注而得名。

但壮语中常借用汉字。据《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壮族语言文字》载:“壮语以吸收汉语借词为主,借词分新、老借词两类”“老借词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如有m、p、t、k韵尾”。

在壮语地名中,借用汉语字、义的也不少。如壮语地名中加入汉语的“羊”及同音“洋”字:西洋,在广南县杨柳井乡西洋村委会驻地,为村子之名。据《广南县地名志》载:“一说为壮语:西—四,洋—山羊。意为四只野山羊在过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西洋江》载:“壮语,‘西洋’意为四只野山羊。”壮语“西—四”,还有一例:“腮西”,在广南县那洒乡,壮语“西”为“四”,“腮”为“西笼”(一种竹编口大底小的捕鱼工具),意为“地形似四个西笼”,因村子地形似四个西笼而得名。羊公,在富宁县谷拉乡龙灯村西北4千米处,据《富宁县地名志》载:羊公为壮语倒装语,意为公羊,因“传说古时常有一只来历不明的公羊在此山坡吃草,后在此建村,取名羊公(是壮语倒装语),1932年建村。”《广南县地名志》载,有山名“羊扁担”,“因山梁杠形似扁担而得名(壮族有一种扁担中间稍宽,两头细弯形似羊角,故由此比喻山)”。那羊,在富宁县谷拉乡立达村东北3千米处,《富宁县地名志》载:“壮语,‘那’是田,‘羊’是汉语,因此地从前秋收后多在田里放羊,故名。”可见壮语地名中借用了汉语“羊”字,译为“羊”,或译为“洋”,故有羊公、那羊、羊扁担、西洋江之称。

在壮语地名中,称“白”为白色的,是引入汉语的“白”字之音、义。如另一“马白”,在广南县冲天乡干坝子村委会驻地东南4.5千米处,《广南县地名志·马白》载:“片村。在干坝子乡(现为村委会)驻地东南4.5千米处,分老寨、到角弯两个自然村,汉、苗族。当地有白马,壮语称之为马白,故名。”(www.daowen.com)

再次,关于壮语语法。

据《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壮族语言文字》载:

壮语,形容词在名词量词后面修饰名词或量词,如:

sin(裙子)dam(黑色) 黑色裙子

壮语,动词倒装,如:

nam(水)lai(流)zεkzεk 流水潺潺

Sa:uda:?(洗 澡)tokkuan(先) 先洗澡

dRk(花)tFa(山 茶)bR?(开) 山茶花开

壮语,定语位于由名词、量词充当的中心词后面,而数词做量词的定语时,位于中心词前面,如:

Van(天)u(一)sa:m(三)mw(餐)一日三餐

La:upi(哥哥)mi(有)zan(车)nap(踏)maw(新) 哥哥有新的自行车

上述说明,壮语语法按汉语语法来看,被视为倒呼;其“马”是壮语音译,意为马;其“白”是汉语“白”字的借词,音为白,意为白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马关县》说“当地多白马,壮语倒呼为‘马白’”是可信的。

从“马白关”语源考释中,人们不难看出,云南各族人民在世代代代的友好相处中,彼此交往,语言交融,和谐共济,谁也离不开谁;“马白关”语源考释也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