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迪庆藏区的娃字地名及其意义与景点介绍

迪庆藏区的娃字地名及其意义与景点介绍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迪庆藏区,称为“娃”字的地名不少。与“姑”一样,不可误解为女娃或娃儿,而且有的带“娃”字的地名还是重要旅游景区、景点,故值得一提。傈僳语“娃咪老”意为“下雪地”。傈僳语“娃打”是“娃底”的音变,意为“平地”。由上可见,傈僳语音译的“娃”,多与雪和平地有关。而来自藏语的“娃”字地名,则其意为水槽,如“娃顶”,在德钦县佛山乡巴美村委会驻地巴美村东北面,藏族村。

迪庆藏区的娃字地名及其意义与景点介绍

在迪庆藏区,称为“娃”字的地名不少。与“姑”一样,不可误解为女娃或娃儿,而且有的带“娃”字的地名还是重要旅游景区、景点,故值得一提。

“娃”字地名有来自傈僳语、藏语和纳西语的。

来自傈僳语的“娃”字地名,多与雪和地形有关。

与雪有关的娃字地名。如“娃渣”,在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委会西北面的一座山峰。娃渣,似说娃娃“渣精”(土语啰唆之意),实为傈僳语,“娃”为“雪”,“渣”为“山”,意为“雪峰”。因山势高耸、冬季积雪而得名。“娃补木”,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委会驻地妥洛村西4.7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村。傈僳语“娃”为“雪”,“补”为“堆”,“木”为“地方”,意为“堆雪地”。因此地冬季积雪时间较长而得名。“娃里拉”,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嘎嘎塘村委会驻地嘎嘎塘村东南3.8千米处,永春河边,傈僳族村。傈僳语“娃”为“雪”,“娃里拉”意为“雪天来到”。因首居户雪天迁居此处而得名。“娃咪老”,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松洛村委会驻地各巴统村北2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村。傈僳语“娃咪老”意为“下雪地”。因居住地海拔高而得名。“娃所洛”,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拉波洛村委会驻地抗门村西1.3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怒族村。傈僳语“娃所”为“雪梭”,“洛”为“箐”,意为“雪梭箐”。因村居落雪后常发生雪崩滑坡的箐旁而得名。“娃所倮嘎”,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念里米村委会驻地念里米村西南2.3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村。傈僳语“娃所”为“梭雪”,“倮嘎”为“石头”,意为“梭雪和石头之地”。因村旁箐中有雪和石头梭落(称梭雪箐)而得名。(www.daowen.com)

与平地有关的娃字地名。“娃底”,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叶枝镇、白济汛乡、巴迪乡都有“娃底”,意为“平地”。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巴丁村委会驻地挖肯村西南1千米处的“娃底”村,有纳西、傈僳等族。傈僳语“娃底”为“平地”。“娃打”,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康普村委会驻地康普上村北2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村。傈僳语“娃打”是“娃底”的音变,意为“平地”。因村建于小块平地上而得名。“娃打嘎”,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岔枝村委会驻地岔枝洛村北1.9千米处,山区,傈僳族村。傈僳语“娃”为“平坦”,“打嘎”为“场”,意为“平坦的场地”。“娃底广”山,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城西北,叶枝镇境。占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是“三江并流”腹地重要景区,集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动植物、花卉、峡谷、雪山风光为一体,为傈僳族风情浓郁的村寨。傈僳语“娃底”为“平坦”,“广”为“地方”,意为“平坦的地方”。

由上可见,傈僳语音译的“娃”,多与雪和平地有关。

而来自藏语的“娃”字地名,则其意为水槽,如“娃顶”,在德钦县佛山乡巴美村委会驻地巴美村东北面,藏族村。藏语“娃”为“水槽”,“顶”为“上方”,意为“水槽上”。因此村以水槽引水而得名。“娃粗都亩”湖,在德钦县佛山乡鲁瓦村委会西面。面积31000平方米,湖面海拔4520米,为说美河水源。藏语“娃”为“水槽”,“粗”为“湖”,“都亩”为“经文石堆”,意为“有经文石堆积的水槽边的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