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字地名为水好吃的地方分享地名趣谈

南字地名为水好吃的地方分享地名趣谈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称水为“南”。在傣族聚居地区,有不少诸如“南京”“南京里”“南京街”的地名。未研究民族语地名的人往往把这些地名与“南京”市联系起来,以为是南京人迁居该地而得名。瑞丽县勐秀乡“南京里”,“南”为“水”,“京”为“吃”,“里”为“好”,意为“水好吃的地方”,因山泉甘美而得名。二是称河为“南”。傣语称江河为“南”。“南果河”,“果”为“汇合”,意为“汇流之河”,因有多条小河汇入而得名。

南字地名为水好吃的地方分享地名趣谈

百越民族是我国稻谷最早的栽培者。”种水稻既要田,又要水。刀国栋在其新著的《傣泐》一书中说:“傣族的水文化,归纳起来就是爱水、护水、节约用水。傣族把水看作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是人类的命根子。人与水的关系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就会死亡,人离开了水也同样会死亡。”[1]傣民族重视水,视水为命根子。傣语关于水的地名也不少。

一是称水为“南”。

在傣族聚居地区,有不少诸如“南京”“南京里”“南京街”的地名。未研究民族语地名的人往往把这些地名与“南京”市联系起来,以为是南京人迁居该地而得名。但实际上与南京人毫不相干。如镇沅县“南京乡”“南京街”,地处山坡之上,昔为傣族居住地,因山上有泉水可供饮用和灌溉,出产水稻,傣语“南”为“水”,“京”为“吃”,“南京”意为“有水吃的地方”。瑞丽县勐秀乡“南京里”,“南”为“水”,“京”为“吃”,“里”为“好”,意为“水好吃的地方”,因山泉甘美而得名。耿马县“南班岗”,“南”为“水”,“班”为“分给”,“岗”为“伙伴”,意为“把水分给伙伴”,因该村缺水,曾因为取水争闹,后经老人出面调解,按一定比例把水分给大伙,以此得名。耿马县“南宋里”,“南”为“水”,“宋”(双)为“二”,“里”为“槽”,意为“有两个水槽”,因该村以两个水槽引水而得名。

二是称河为“南”。

傣语称江河为“南”。西双版纳“南览河”,傣语“南”为“河”,“览”为“甜美”,意为“甜水河”,以水质好而得名。“南果河”,“果”为“汇合”,意为“汇流之河”,因有多条小河汇入而得名。“南朗河”,“朗”为“洗涤器物”,意为“水质好”,因可供洗涤器物而得名。“南阿河”,“阿”为“臭”,意为“臭河”,以水有臭味而得名。“南卡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载:南卡江“萨尔温江支流,中缅界河。傣语意为金水河,以含有沙金得名。上源为‘南康河’和‘南锡河’,分别源于中、缅境内,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汇合后称‘南卡江’,自北向南流至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端的双相乡,汇合‘南马河’后西南流入缅甸。全长58千米。沿江有渡口12个,为中缅边民友好往来所必经。沿江气候湿热,有橡胶种植。”

傣语称江河为“南”,最有名的是勐腊县的“南腊”河。傣语“南”为“河”,“腊”为“茶”,“南腊”即“茶水河”。这里还有一段宗教传说故事。据《勐腊县地名志》载:“勐腊,系西双版纳傣语。勐为地方或区域;腊为茶;勐腊:意为产茶之地。‘勐腊’一名,传说为佛祖释迦牟尼路过此地时所命名,因释迦牟尼周游世界经过时,百姓请他喝茶,茶:傣语称腊,故名勐腊。另释说,佛祖走远路来,当地村民为佛祖烹茶解渴,佛祖将饮剩之茶水往身边倒去,坝中即现一河,傣语称‘南腊’,意为茶水河,把南腊河流经的坝子称为勐腊。”

神话传说是现实世界折光的反映,关于勐腊的宗教传说是当地产茶历史悠久的产物。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车里宣慰使司,隶元江府;雍正七年(1729年)以江内六版纳(思茅、普藤、整董、猛乌、六大茶山、橄榄坝)置普洱府,留江外六版纳仍隶车里宣慰司。据清代安徽望江县人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志草木》记载:“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2](www.daowen.com)

关于古代“六大茶山”地理位置,虽然史籍记载不一:有的说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说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但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表明,古“六大茶山”皆在澜沧江沿岸。除攸乐茶山(现名基诺山)现属景洪市外,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境。但有古茶树林的地方,并非只是六大茶山。临沧古茶资源丰富,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当今世界最粗、树龄最长的古茶树,全市现有野生古茶树28万亩。今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也发现大片野生茶,分布于原始森林之中,有野茶树群落5处,面积为28500亩,当地佤族先祖最早发现野生茶具有品饮和药用价值。

古“六大茶山”种植茶树历史悠久,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以及海外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六大茶山”恢复生机,普洱茶产业重振雄风。普洱、版纳、临沧等各主要产茶区,都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茶产业,普洱茶既成为闻名遐迩、有利健康的重要饮品,又成为云南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财源。

【注释】

[1]刀国栋:《傣泐》,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2]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十一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