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行,揭秘小云南-地名趣谈(中册)

云南行,揭秘小云南-地名趣谈(中册)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度百科“小云南”载:众多东北、山东人将祖籍追溯到“小云南”,形成了“试问先祖在何处,路人皆指小云南”的奇特现象。国内史学界说小云南不在云南的主要根据是云南省没有找到“小云南”的地名。相反,从文献记载和民谣口传,都证明“小云南”在云南省。可知上述记载的“小云南”均在今云南省祥云县。[9]其中,一处有小云南驿之称,两处有“小云南”之名。云南之名,最早来自西汉时所置云南县名。

云南行,揭秘小云南-地名趣谈(中册)

百度百科“小云南”载:众多东北、山东人将祖籍追溯到“小云南”,形成了“试问先祖在何处,路人皆指小云南”的奇特现象。但是,“小云南”到底在哪里?对此,不仅民间众说纷纭,而且国内史学界也说法不一,长期以来,它成了山东、辽东民间寻根的一大“千古之谜”。

国内史学界说小云南不在云南的主要根据是云南省没有找到“小云南”的地名。如百度“铁血网”:“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1]

云南“独不见‘小云南’的记载”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相反,从文献记载和民谣口传,都证明“小云南”在云南省。

(一)文献中关于“小云南”在云南省的记载

(1)万历《云南通志》卷之七《兵食志》第四《洱海卫》记载:“(洱海卫)在云南县东,永乐间建。”“演武场在卫城西南。军堡曰白崖、曰小云南、曰普淜。军哨曰金鸡庙、曰安南坡、曰四望、曰长湾、曰五时坡、曰桥头、曰北关、曰乌木树、曰火雷坡、曰阿求河。”“城仓曰洱海卫。屯仓曰小云南川、曰白崖川、曰宾居、曰前所营、曰新村、曰金沧海、曰铁柱、曰许官营、曰小西庄、曰小仙女庄、曰其心庄、曰左所营、曰粟邑、曰季吴、曰大波那。”[2]此处记载的白崖即今弥渡县红岩镇,《云南省弥渡县地名志》载:“红岩,古称白崖,是白国的驻地,现存遗址——古城。”铁柱,今名铁柱庙,“在弥渡城西5.2千米处”[3]。宾居,在今宾川县城西南17千米处。前所营,在今宾川县州城镇南5千米处。大波那,在今祥云县城东20千米处。左所营,在今祥云县前所东北1千米。[4]“军堡曰白崖、曰小云南、曰普淜。军哨曰金鸡庙、曰安南坡”,其中,普淜,在今祥云县东南39千米;安南坡,今名安南关,在祥云县下庄乡水盆铺西面。[5]“军堡曰白崖、曰小云南”,意为洱海卫在白崖(今弥渡红岩)、小云南(今祥云县)等处建有军堡;“屯仓曰小云南川”,川即平原、平坝,意为小云南平坝上建有洱海卫军屯的粮仓。可知上述记载的“小云南”均在今云南省祥云县(古云南县)。

(2)明杨慎《滇程记》载:“普淜驿六亭(水泉、沫滂)而达云南,土人曰‘小云南’,以别于治城也。途经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武侯擒获所也)。下安南坡,地复坦夷,古云南郡治此,去城有古城村焉。”[6]

(3)《明会典》卷一百八《礼部》六十六《朝贡》四《土官》载:“(云南)楚雄府、鹤庆府、寻甸府、邓川州:海东土官、宾居土官、小云南土官、临安府嶍峨县、大理府。”[7]其中云南省设有小云南土官一职,说明有小云南地名。

(4)明程立本《云南行记》:“姚安西南行百里曰普淜驿,驿西行五十里为古云南,今称小云南。西南四十里为品甸,今立云南县。县西北四十里为白崖甸,甸西山有关焉。”[8]

(5)《徐霞客游记》载:“盖洱海卫所环之坞甚大,西倚大脊崇冈,东面东山对列,东南汇为青龙海子,破峡而绕小云南驿为水口,其南即清华洞前所逾南坳。”“余夙闻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荞甸之名,且知青海子水经小云南随川北转……山而尽于小云南,北界于荞甸之东,耸宾川东山而尽于红石崖金沙江岸。”[9]其中,一处有小云南驿之称,两处有“小云南”之名。

(6)道光《云南通志》卷四十一《建置志·邮传上·设铺上·云南县》载:“自清海铺转而南,十五里至云南铺。《大理府志》:‘去青海十里。’二十里至水傍铺。《大理府志》:‘沫傍铺去小云南站二十里。’”[10]

(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安南坡:在县城南。《滇程记》:自镇南州普淜驿六亭而达云南县界,所经有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安南坡,坡有巡司,下坡,地复坦夷,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11](www.daowen.com)

(8)方国瑜、林超民著《马可波罗行记·附录》《云南史料丛刊》载:“七十里至广通,七十里至楚雄,五十里至吕合,三十里至镇南州,三十里至沙桥,五十里至英武关,三十里至普朋堡,六十里至小云南,六十里至白崖堡,六十里至赵州,二十里至下关,三十里至太和县,总共八百里。今自昆明到大理的公路四百二十余千米,为八百四十余里,大体相近。”[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云南省》载:祥云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云南县,治云南驿,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云南郡。两晋、南朝宋为云南郡治。南朝齐废云南县,属云南郡。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代置宗州、波州及铜山、歧星等县。南诏置云南赕和品澹赕。大理改品澹赕为品甸赕。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品甸千户所。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云南州,治今祥城镇,属大理路。明降为云南县,俗称小云南,属大理府;……1918年为避免省、县重名,以‘彩云南现,人以为祥’意,改名为祥云县。”[13]

以上9部文献,皆记有“小云南”,不是孤证,而是多证、众证、铁证,说明“小云南”即今祥云县是确凿无疑的。

(二)祥云县有“小云南”的民谣

祥云县有“小云南”的民谣:一为“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钩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祥云县地方志办公室提供)。二为“好个小云南,三年两季荒,遇上干旱年,水也喝不上。穷走夷方饿奔厂,多少白骨抛远方,只有奶奶坟,没有爷爷坟”。祥云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原副县长张丽英说,此民谣县内多数老年人都熟悉,并解释说:“因祥云县是个高原盆地,坐落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支流的分水岭上,形如覆碗,难以蓄水,历史上灾荒频繁,每遇旱灾,外出逃荒的人很多,有‘人间处处有人烟,有人烟处就有小云南人’的口头禅。‘穷走夷方’是边境和境外少数民族聚居区;‘饿奔厂’是奔缅甸银厂、玉石厂打工;‘只有奶奶坟,没有爷爷坟’,因爷爷逃荒,客死他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水利建设,情况大为改观。”虽然该县2009年秋至2010年夏遭遇百年未见的特大干旱,但无人逃荒,社会安定,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猪肉储备基地县等称号。

(三)云南“小云南”得名原因考

(1)云南省(大云南)是在“小云南”(云南县)基础上历经千年发展的产物,这是云南省特有的现象。云南之名,最早来自西汉时所置云南县名。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益州郡,辖24县,其中就有云南县,其址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今该县尚有云南驿,就是汉代云南县的遗迹,迄今已有2000多年。云南为何由县名成为省名?一是诸葛亮置云南郡,使云南由县名升为郡名。二是唐时南诏统治者受封为“云南王”,随着其控制地区的扩大,被称为云南的地区也随之扩大。三是元朝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行省之一,正式将“云南”定为省名。故云南由县名升为三国蜀汉所设云南郡名,至唐朝封南诏统治者为“云南王”,设云南安抚司,宋代封大理统治者为云南节度使,到元代以云南为省名,经历了由小到大,逐渐升级,由唐、宋时期人们习呼全滇为云南,到元朝正式确定云南为全滇之称的历史过程。[14]

(2)云南人有以大小命名地名之习惯。云南民间素有小广西、小广南、小昆明的称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中,带小字的地名有85个,其中,大家熟悉的石林县有大石林、小石林,“环林公路内为大石林”,“环林公路东北为小石林”。小板桥在昆明市区东南面、宝象河北岸,因“古代驿道经此,跨河处有木板桥,为别于较东的大板桥,因名小板桥”。小广南,在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西北5千米处,“是仅次于广南县城的大村落,故名”。小昆明,云南昭通,是五尺道上崛起的古城,以其历史上的繁荣,曾被称为仅次于省会昆明的“小昆明”。小广西,是因为历史上有广西省,云南明清时也有个“广西”(广西路、广西府、广西直隶厅、广西县),其址在今红河州泸西县,“因比广西省小,故称‘小广西’,1917年更名泸西县,因城西有古泸川(今名西大河)而得名”[15]

(3)云南县相对于云南郡、云南省都是“小云南”。据《云南省祥云县地名志》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云南县。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置云南郡,治云南县(今云南驿)。下辖青蛉(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西晋时,并入永宁(今宁蒗)、云平(今宾川)两县。”“这一时期云南县成了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三百年。”“唐在蜀汉、西晋原云南郡地建姚州都督府,又称云南郡,辖二十二州。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16]无论从滇人或云南县群众来看,从纵向比,后之云南县与西汉时之云南县相比,与蜀汉时云南郡、西晋时之云南郡为“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三百年”相比,辖区范围是大大缩小了,原来之云南郡是大云南,后来之云南县是“小云南”。明杨慎《滇程记》载:“普淜驿六亭(水泉、沫滂)而达云南,土人曰‘小云南’,以别于治城也。途经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武侯擒获所也)。下安南坡,地复坦夷,古云南郡治此,去城有古城村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云南省》说:祥云县,“三国蜀汉属云南郡。……明降为云南县,俗称‘小云南’。”都说云南县(祥云县)因与云南郡区别,而称为‘小云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式将省名定名为云南行中书省,至云南县1918年改名为祥云县,其间长达642年,云南省名和云南县名同名,按滇人常以大、小命名的习惯,为与云南省区别,习称云南县为“小云南”也是符合逻辑和地名俗成原则的。

另外,历史文献所称之‘小云南’,一种是指云南县。如《万历云南通志·洱海卫》:“军堡曰白崖、曰‘小云南’”“屯仓曰小云南川”;《明会典》:“‘小云南’土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云南省》:祥云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云南县,治云南驿,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云南郡。……明降为云南县,俗称‘小云南。’”以上‘小云南’即云南县,亦即今祥云县。另一种是指云南驿。如程立本《云南行记》载:“姚安西南行百里曰普淜驿,驿西行五十里为古云南,今称‘小云南’。西南四十里为品甸、今立云南县。”程立本所说云南驿西40里为云南县,即今祥云县,县城祥城镇东有品甸海,可知此处所指“小云南”即“小云南驿”,因其文说“驿西”,故将“小云南驿”省去了“驿”字。道光《云南通志》载:“《大理府志》:‘沫傍铺去小云南站二十里。’”笔者认为,先有云南县与云南郡、云南省相比为“小云南”,而后派生出“小云南驿”“小云南站”,即“小云南驿”“小云南站”为‘小云南’之驿站,并有时将“小云南驿”省称为“小云南”;后来就将“小云南驿”去掉“小”字,而称为“云南驿”。如《徐霞客游记》载:“破峡而绕‘小云南’驿为水口”“余夙闻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荞甸之名,且知青海子水经小云南随川北转……山而尽于‘小云南’。”后者说的“山而尽于小云南”,显然是指云南县境,前者说的“小云南驿”即今“云南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