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来,与武汉城市发展联系紧密的铁路包括三条:向北的卢汉铁路、向南的粤汉铁路与向西的川汉铁路,这三条铁路与中国南方的黄金水道——长江一同构成了武汉三镇大交通网络的骨架。但受制于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川汉铁路由于经费以及时局等原因未能建成。由此,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的相继建成与全线通车使武汉三镇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可以说,两条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我国南北方交通真正实现贯通。同时,武汉的城市发展也与铁路交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在旅游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为武汉城市铁路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丰富的城市铁路旅游开发资源
武汉市现存的近代以来铁路历史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根据皮明麻所著《武汉通史》中对武汉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描述,武汉在晚清与民国时期便围绕铁路运输建设了相关的建筑与设施,诸如车站、桥梁、运输码头、工人住宅和物料仓库等。除铁路线以外,在现存的铁路历史遗迹中以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原京汉火车站)旧址和詹天佑故居这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具有代表性。大智门火车站现存建筑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平面呈横亚字形,中部突出,立面造型为中部和两端突出,中部四角各修筑有高20米的塔堡,堡顶为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墙面、窗、檐等部位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詹天佑武汉故居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的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该处建筑向阳的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其中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主入口为八字形石台阶,大门、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在上下两层走廊的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的房间,楼上右前房为詹天佑的卧室。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作为詹天佑纪念馆对社会大众开放。另外,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的铁路遗迹现在仍在使用,例如位于原粤汉火车站旧址之上的武昌北站(徐家棚火车站)。武昌北站现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管辖,为二等站。车站目前虽然以列车存放为主要功能,但仍在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等客运业务。同时,武昌北站可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到发、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等货运业务。武昌北站现有市郊列车8308/5、8312/1、8304次停靠并在此整备。总的来看,武汉现存可供城市铁路旅游开发的资源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且在一定区域内具有集聚性。加之武汉百余年来形成的铁路枢纽地位所积累的铁路史料与铁路文化,奠定了武汉城市铁路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石。
(二)优越的城市铁路旅游发展区位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城市铁路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从地理空间上看,武汉地处我国的腹心位置,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等国内重点城市的距离都在1000千米左右,有助于吸引来自全国范围的游客到武汉旅游;从经济区位分析,武汉市衔接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和西北五大经济区,也是湘、鄂、赣、皖、豫五省结合部的商贸中心与物流中心,是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区,具有勾连东西、承接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优越的经济区位造就了武汉卓越的经济实力,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就交通区位而言,京广、京九、汉丹和沪蓉等4条现有国家铁路干线在此交会,京珠、泸蓉等6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行而过,加之天河机场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和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武汉作为“祖国立交桥”的枢纽地位愈发稳固,便捷的交通不仅对更多的国内游客来汉观光增添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武汉城市旅游对海外游客产生吸引力;从旅游区位上看,依据《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以城市为依托,以交通为支撑,努力构建以‘金带总揽、两极发力、廊道贯通、板块崛起’为支撑的‘一带两极三廊道四板块’开放式战略布局”[1]的构想,武汉市作为湖北省旅游发展的两极之一,首先位于湖北长江旅游金带上,同时也处于汉江国脉探秘旅游廊道与鄂东红绿经典旅游廊道的结合部位,是湖北省旅游发展四大板块中优先发展的“武汉都市旅游板块”的中心。(www.daowen.com)
(三)广阔的城市铁路旅游市场前景
“十三五”以来,在全国经济企稳向好、居民收入稳定提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以及假日制度逐步完善等利好因素的促进下,国内旅游市场的总体趋势在大众出游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加多元、多样和个性化的消费热点。谢彦君在其著作《基础旅游学》中将游客的出游动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依据谢彦君的观点,本书将游客的旅游动机划分为“休闲/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会议”、“健康/疗养”、“宗教/朝拜”、“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8大类别。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游客的出游动机愈发多元使得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的面貌也更为复杂。森林游、古镇游、名村游等“专题化”旅游产品不断推出,亲子游、康养游、毕业游等新型旅游市场被不断挖掘,充分说明我国旅游项目打造方式更为多元、旅游市场可培育的对象更加丰富。
针对当前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一些地区将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城市旅游这一新型产品。通过对城市内部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旅游化的包装,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城市风貌的塑造,将城市功能、自然环境与旅游项目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推出现代与传统相辉映的城市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针对城市旅游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城市旅游对游客出游动机的最主要的吸引力来自“休闲/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会议”和“文化/体育/科技交流”这四大方面。从游客在城市旅游过程中的兴趣点来看,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城市风光、地方特色餐饮、城市本土历史文化和城市艺术演艺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逐渐向深度体验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城市旅游的过程中开始倾向于选择博物馆和剧场等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场所进行参观游览。这说明游客对城市旅游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有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这为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建设城市旅游项目提供了发展指向。
武汉坐拥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铁路资源。以旅游开发的方式对武汉城市中的铁路资源进行打造,符合当前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在人文性和历史性层面的期望,而铁路旅游自身所具备的浓郁的参与性特征也有助于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同时,武汉市现存铁路资源较为完整,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垄断性,与同类型铁路枢纽城市相比具有独特性。因此,武汉城市铁路旅游项目的建设能在短期内引发轰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